OSI七層模型各層定義
- 物理層:提供為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所需要的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的特性;有關的物理鏈路上傳輸非結構的位流以及故障檢測指示。
- 數據鏈路層:在網絡層實體間提供數據發送和接收的功能和過程;提供數據鏈路的流控。
- 網絡層:控制分組傳送系統的操作、路由選擇、擁護控制、網絡互連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將具體的物理傳送對高層透明。
- 傳輸層: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傳送連接的功能;選擇網絡層提供最合適的服務;在系統之間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數據傳送,提供端到端的錯誤恢復和流量控制。
- 會話層:提供兩進程之間建立、維護和結束會話連接的功能;提供交互會話的管理功能,如三種數據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兩路交替和兩路同時會話模式 。
- 表示層:代表應用進程協商數據表示;完成數據轉換、格式化和文本壓縮。
- 應用層:提供OSI用戶服務,例如事務處理程序、文件傳送協議和網絡管理等。
TCP/IP五層各層定義
- 物理層:主要是基于電器特性發送高低電壓(電信號),高電壓對應數字1,低電壓對應數字0
- 數據鏈路層:建立邏輯連接、進行硬件地址尋址、差錯校驗等功能(由底層網絡定義協議)。并且將比特組合成字節進而組合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
- ????????????? <1>以廣播的方式通訊
- ???????????? <2>以太網協議:早期的時候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組方式,后來形成了統一的標準,即以太網協議ethernet
- ???????????? <3>mac地址: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標地址由來:ethernet規定接入internet的設備都必須具備網卡,發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網卡的地址,即mac地址mac地址:每塊網卡出廠時都被燒制上一個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長度為48位2進制,通常由12位16進制數表示(前六位是廠商編號,后六位是流水線號)
- 網絡層: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來區分不同的廣播域/子網,這套地址即網絡地址,進行邏輯地址尋址,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路徑選擇。
- <1>協議有:IP(IPV4 IPV6) ARP RARP ICMP IGMP
- <2>IP協議:規定網絡地址的協議叫ip協議,它定義的地址稱之為ip地址,廣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規定網絡地址由32位2進制表示范圍0.0.0.0-255.255.255.255
- 一個ip地址通常寫成四段十進制數,例:192.168.10.1
- <3>IP協議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為每一臺計算機分配IP地址,另一個是確定哪些地址在同一個子網絡(配合子網掩碼)。
- 傳輸層:定義傳輸數據的協議端口號,以及流控和差錯校驗。<1>協議有:TCP UDP,數據包一旦離開網卡即進入網絡傳輸層<2>封裝的數據格式
- 應用層:規定應用程序的數據格式,網絡服務與最終用戶的一個接口。<1>協議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