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創建一個Hello world的web服務器。
一
mkdir -p identidock/app #首先創建一個新的multiidentidock來存放我們的項目,在這個目錄下面,創建一個app目錄來存放Python代碼。 touch app/identidock.py #在app目錄下創建identidock.py
# 編輯identidock.py的內容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app = Flask(__name__) #初始化Flask和設置應用對象 @app.route('/') #創建一個與URL關聯的路由,當這個URL被請求,它會調用hello_world函數。 def hello_world(): return "Hello Docker!\n"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host='0.0.0.0') #初始化Python web服務器,使用0.0.0.0作為主機參數綁定了所有的網絡接口
#現在我們需要一個存放Python代碼的容器然后運行它。在identidock目錄下面創建一個Dockerfile文件,并且編輯如下內容 FROM python:3.4 RUN pip install Flask==0.10.1 WORKDIR /app COPY app /app CMD ["python" "identidock.py"]
現在我們可以構建我們的簡單鏡像了
docker build -t identidock . ……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identidock
-d 代表在后臺運行容器 -p 代表我們想轉發主機的5000端口到容器的5000端口
curl localhost:5000 #進行測試 Hello World!
但是有一些問題存在:每次代碼的改變,我們都需要重新構建鏡像然后重啟這個容器。
對此,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綁定主機的源代碼文件夾到內部容器文件夾中。
二
docker stop $(docker ps -ql) #停止最近創建的容器 docker rm $(docker ps -lq) #刪除最近創建的容器 docker run -d -p 5000:5000 -v $(pwd)/app:/app identidock -v $(pwd)/app:/app 參數綁定app目錄到容器的/app。 它會覆蓋容器內/app的內容,同時對于容器內部也是可寫的(你也可以掛載為只讀模式)-v 參數必須是絕對路徑。
curl localhost:5000 #測試 Hello world!
現在我們可以在主機上編輯文件看看
sed -i 's/World/Docker/' app/identidock.py #使用sed快速替換World為Docker,你也可以使用正常的文本編輯器。 curl localhost:5000 Hello Docker!
現在除了容器內容封裝的一些依賴關系,我們就擁有了一個相對正常的開發環境了。然而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不能在生產環境使用這個容器,因為它正在運行的是默認的Flask webserver,它只適用于開發者,在生產環境中則效率低下并且不安全。一個好的解決方法就是采納Docker減少開發環境和生產環境的區別,現在讓我們在看一下怎么處理吧。
三
uWSGI是一個為生產環境準備的應用服務器,它也可以位于類似于Nginx的web server后面。使用uWSGI代替Flask webserver會提供我們一個靈活的容器,方便我們進行設置。我們可以轉換這個容器到使用uwSGI容器只需要修改Dockerfile中的兩行。
FROM python:3.4 RUN pip install Flask==0.10.1 uWSGI==2.0.8 WORKDIR /app COPY app /app CMD ["uwsgi", "--http", "0.0.0.0:9090", "--wsgi-file", "/app/identidock.py", \ "--callable", "app", "--stats", "0.0.0.0:9191"]
docker build -t identidock #構建這個鏡像,然后運行它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同 …… docker run -d -p 9090:9090 -p 9191:9191 identidock curl localhost:9090 Hello Docker!
你可以使用docker logs來看一下日志uWSGI的日志信息。當然我們也可以在http://localhost:9191中看到一些uWSGI暴露的狀態信息。
但是實際上,上面會提示一個安全問題,我們使用root來運行服務了。我們可以在Dockerfile中很容易的修復這個問題,同時我們在聲明一下容器監聽的端口。
四
FROM python:3.4 RUN groupadd -r uwsgi && useradd -r -g uwsgi uwsgi RUN pip install Flask==0.10.1 uWSGI==2.0.8 WORKDIR /app COPY app /app COPY cmd.sh / EXPOSE 9090 9191 USER uwsgi CMD ["uwsgi","--http","0.0.0.0:9090","--wsgi-file","/app/identidock.py", \ "--callable","app","--stats","0.0.0.0:9191"]
docker build -t identidock . #重建這個鏡像 ... docker run identidock whoami uwsgi
#你最好在你的所有的Dockerfile中設置用戶,或者在ENTRYPOINT或CMD腳本中改變用戶。
現在在容器呢把的命令不是以root來運行了,讓我們運行一下這個容器試試。。
docker run -d -P --name port-test identidock #-P 讓Docker自動的映射一個大數字的本地主機端口到容器內部。
我們可以看下那個端口被映射了
docker port port-test 9090/tcp -> 0.0.0.0:32769 9191/tcp -> 0.0.0.0:32768
curl localhost:32769 #現在做個測試 Hello Docker!
現在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缺失了開發工具,例如調試輸出和實時的代碼重載。理想情況下,我們想要使用這個鏡像既可以作為開發環境又可以作為生產環境。我們可以使用環境變量和一個簡單的腳本來實現這個需求。
五
在和Dockerfile相同的目錄下創建cmd.sh,然后編輯如下內容
#!/bin/bash set -e if [ "$ENV" = 'DEV' ]; then echo "Running Development Server" exec python "identidock.py" else echo "Running Production Server" exec uwsgi --http 0.0.0.0:9090 --wsgi-file /app/identidock.py \ --callable app --stats 0.0.0.0:9191 fi
chmod +x cmd.sh
#編輯Dockerfile FROM python:3.4 RUN groupadd -r uwsgi && useradd -r -g uwsgi uwsgi RUN pip install Flask==0.10.1 uWSGI==2.0.8 WORKDIR /app COPY app /app COPY cmd.sh / EXPOSE 9090 9191 USER uwsgi CMD ["/cmd.sh"]
docker stop $(docker ps -q) docker rmr $(docker ps -aq) docker build -t identidock . #重建鏡像 docker run -e "ENV=DEV" -p 5000:5000 identidock Running i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 Running on http://0.0.0.0:5000/ (Press CTRL+C to quit) * Restarting with stat * Debugger is active! * Debugger pin code: 290-812-275
docker run -p 5000:5000 -v $(pwd)/app:/app -e "ENV=DEV" identidock #這時我們可以實時修改代碼了
然后再不加ENV=DEV的情況下運行就是成產環境了。
小結:
上面依次展示了一些Docker生產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并且提供了最后的解決方案。
原創文章,作者:艾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1883
ENV=DEV的情況下運行就是成產環境了。 ==> 看到文章中有思考的地方了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