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分為軟raid和硬raid,一般公司使用硬raid,數據無價。
存數據都是先存到內存,后同步到硬盤,為提高raid卡的性能會在raid嵌入內存顆粒。
但是問題是斷電后內存的數據沒有同步到硬盤會丟失,這樣就會有raid卡電池。(raid卡必須有raid電池)
計算機只識別raid卡,不會識別raid卡下有幾塊硬盤
raid 0: (條帶式)最少兩塊硬盤,沒有冗余功能和冗錯能力,I/O能力非常強。
加幾塊硬盤就是1塊硬盤性能的幾倍,但是危機也是成倍增長,一般服務器不用raid0
壞一塊硬盤所有數據的完整性將損壞數據將丟失。因為它的數據是分別存在不同硬盤上的。所以體現性 能好,損壞率也高。
空間也不會浪費,所有磁盤都能用,每個磁盤大小都必須一樣。
raid 1: (鏡像卷)最少兩塊磁盤,有冗余和冗錯能力,I/O能力不會變強,因為會做備份。
一般操作系統做raid 1。(保證系統不崩潰,線上業務不中止,數據不丟失。)
寫入性能差,相當于一塊硬盤。
讀取性能很好,相當于raid 0 是分別在不同盤讀取的
raid 1只有1塊硬盤可以是用,用10塊磁盤做raid 1只有1塊硬盤可以使用,其余9塊做備份。一 般做raid 1只用兩塊磁盤。
raid 0 和raid 1是兩個相反的功能,一個是IO快但是不安全,一個是寫慢讀快且安全,但是要想I0都 快又安全所以出現了raid 4
raid 4: 最少三塊磁盤,三塊磁盤最多壞一塊,它提高了性能,也允許壞一個和raid 0的存儲原理是一樣的提高 性能只是多了一塊不能用的校驗碼存儲磁盤
raid 0提高了性能,但是不能壞。
三塊有兩塊可以使用。另一塊不存入數據只是校驗碼是通過前兩塊得出的。壞一塊可以通過第三塊存入 的校驗碼計算出壞的那塊數據。
假如磁盤有一塊掛了,缺少數據就會第三塊校驗碼磁盤和第二塊數據磁盤總是要計算校驗恢復數據 勢必會增加這兩塊磁盤的壓力。
這個時候要迅速發現壞掉的磁盤去換掉它,一個新的磁盤是沒有數據的,這樣就會計算校驗數據,恢 復數據保存給新硬盤數據。
如果10塊磁盤但是校驗盤就一個這樣會增大校驗盤壓力成為性能瓶頸,那塊校驗盤的壓力變大出錯率 也會隨著硬盤的增加而變大。
可以使用磁盤是N-1
raid 4 實現了raid 0 的分布式存,提高IO能力,也增加了一塊不能使用的校驗盤來恢復數據,提高 安全性能,但是就恰恰這一塊校驗盤成為了性能瓶頸。于是raid 5出現了
raid 5:raid 5和raid 4一樣但是存儲方式不一樣了
raid 5不是和raid 4一樣把校驗數據都放在一個盤上而是根據陣列分別放在不同盤上,就是說每個盤上 都會有不同時間段存儲數據的校驗數據
根據這樣的排列會有不同的陣列排序,有左對稱,右對稱,左右對稱。通常是左對稱是最效率的。
這個改進和升級就是把一塊磁盤的壓力分攤到所有其它磁盤上了。
它的磁盤使用率還是N-1,N個磁盤里還是有一塊磁盤的空間不能使用(這一塊并不是一塊磁盤和raid 4 不一樣,它是明確有一塊校驗磁盤不能使用,而raid 5是總容量率里有大約一塊磁盤的容量不能使用, 因為它的校驗磁盤數據分別存在了每個磁盤里而不是單獨的一個磁盤。)
它也是只能懷一塊盤,最少也是三快盤,它的數據帶陣列要求最少三塊盤才能形成raid 5
raid 6 是對raid 5的改進(校驗盤里的數據就是數據組合驗證碼,為數據恢復用這個碼和沒有丟失的 部分數據重新計算出丟失的另一部分數據,這樣組合后為完整數據)
raid 6:它就是把校驗數據計算兩次,可以同時壞兩塊磁盤,最少四塊磁盤組成。兩塊磁盤不能使用。
最后發現raid 5和6也不可靠,因為在數據恢復的過程中要是再次出現磁盤損壞也會有很大風險。
這樣就有了raid 10 這個并不是10而是raid1和0的組合。
raid 10:先做raid 1 在這個基礎上組合成raid 0這樣就需要最少4塊盤
假如我用5組raid 1 可以組成raid 0 每一組raid1當成一塊盤來看
這樣空間大小的利用率只有一半
按照raid 0分別把數據存在每個raid 1組里,組里壞一塊沒事,其他組里壞一塊也沒事,但是同一組里的 raid 1不能兩塊一起壞,這樣壞的幾率很小。
raid 50:先做raid 5 在這個基礎上組合成raid 0這樣就需要最少5塊盤
假如我用5組raid 5 可以組成raid 0 每一組raid5當成一塊盤來看
這樣空間大小的利用率只有一半
按照raid 0分別把數據存在每個raid 5組里,組里壞一塊沒事,其他組里壞一塊也沒事,但是同一組里的 raid 5不能兩塊一起壞,這樣壞的幾率很小。
原創文章,作者:Net18-糖糖,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3103
寫的不好,沒有層次,沒有圖文。raid是老技術了,很多同學寫出來的內容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