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作品,允許轉載,轉載時請務必以超鏈接形式標明文章 原始出處 、作者信息和本聲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http://jeffyyko.blog.51cto.com/28563/162176
《一起學DHCP》系列第二節。
和WINS服務類似,DHCP大體上也由兩部分組成,DHCP服務器和DHCP客戶端。那么相對的,也會有非DHCP客戶端。今天這幾節先著重討論在沒有DHCP環境下,客戶端是如何獲取IP地址的。
說到獲取IP地址,我們就有必要先到網絡連接的屬性里去看一下,那里看是IP地址是根據地哦! 打開一個網絡連接的屬性, 如下圖:
在【常規】選項中,當我們勾選“自動獲得…”也就是圖中標記為藍色的選項,那么系統就會認為用戶會通過一個外部程序獲取IP地址、子網掩碼以及DNS等網絡信息。如果此時您就一口咬定這里所說的“外部程序”就是DHCP服務器的話,不能說錯,但至少不完全。勾選這兩項后,意為著客戶機獲取IP的來源有2個,第一個來源是大家熟知的DHCP服務器,第二個來源是PPP點對點協議。第一個不用怎么解釋,可以很容易想到是DHCP,后面還會詳細講解。第二個呢?不急,先說點別的。我們現在家庭普遍使用的網絡接入方式,當然肯定不是古老的56k小貓撥號了,而是DSL專線,這其中又以ADSL占大多數。這種網絡接入方式以普通電話線路做為傳輸介質,只要在線路兩端加裝ADSL設備,通過一定的連接方式就可以上網了。
OK,問題來了。我們知道,要想上網,必須要有一個IP地址,那么類似這樣的電話撥號上網,IP地址從何而來?就是通過自動獲取得到的,如何獲????客戶端會創建一個撥號程序,然后輸入合法有效的用戶名和密碼然后撥號,服務端接收到撥號請求并初始化連接后,就開始驗證用戶的身份,一旦身份驗證成功,就會從IP地址池中分配一個IP給用戶,這樣我們就可以上網了。這么一系列的通訊過程就是建立在PPP協議之上,但并非原生的PPP協議,而是經過一些修改的PPPOE協議,即PPP Over Ethernet?;氐竭@個話題上來,當我們選中【自動獲得IP地址和DNS服務器地址】后,就會從電信端的撥號訪問服務器中獲取一個IP地址,嚴格來說是電信端分配給用戶的。顯然,大家可以知道這里并非由DHCP服務器分配的地址,只是分配的機制類似而已。但如果客戶端并非直接撥號上網,而是通過路由器代為撥號,此時客戶端的IP還是來源于DHCP服務器,只是這個服務器內建在路由器內而已。原理都是一樣的。
說了那么一通,是不是有點暈了。。不要緊,稍后我會做個小節,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繼續看2個紅色的框框,我們可以在其中手工設置IP地址和DNS服務器。但,有個很蹊蹺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就是IP地址和DNS并不是成對的。怎么講呢?我們來做個小測試。當我們選中【使用下面的IP地址】時,在DNS設置區域會自動勾選【使用下面的DNS服務器地址】。如下圖:
因為我們已經有自動獲取轉為手動,同時為了滿足客戶端的解析請求,就需要設置一個DNS地址。因為DNS會隨著IP地址一起被指派的,如果關閉了自動獲取IP,顯然客戶端無法自動獲取到DNS地址,只能手工指定。但反之,我們再選擇【自動獲得IP地址】時,DNS并沒有隨之變為【自動獲得DNS服務器地址】,而還是停留在剛才的狀態,此時我們也可以選擇【自動獲得DNS服務器地址】。如下圖:
為什么會這樣???到此有人估計要說我無聊了。。。 但我覺得微軟這樣設計一定有他的道理。
個人覺得可能的原因如下:
1、早期dhcp服務器無支持分配DNS的功能,為了保證最大兼容,在自動獲取IP的同時,客戶還可以手工設置DNS地址。
2、是為APIPA而準備的
第一個好理解寫,第二個等講到APIPA的時候就好理解了。
什么是APIPA??我們先看網絡屬性的【備用配置】選項卡。如下圖:
在這里有一個【自動專用IP地址】,我感覺寫成【自動獲取專用IP地址】這樣似乎更容易理解些。
這些就是自動獲取IP的三種情況,DHCP、PPP和APIPA。
那到底何為APIPA呢?
轉自:http://jeffyyko.blog.51cto.com/28563/162176
原創文章,作者:s19930811,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