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盤相關概念
-
設備類型:
-
塊設備(block):存取單位為塊,典型設備磁盤
-
字符設備(char):存取單位為字符,典型設備為鍵盤
-
設備文件:
-
關聯至一個設備驅動程序,進而能夠跟與之對應硬件設備進行通信。
-
如果存在兩個相同型號設備,使用兩個設備文件,但可能還會關聯到同一個驅動程序
-
設備文件只有元數據即屬性,沒有數據內容,屬于特殊文件類型
-
設備號碼:
主設備號:major number, 標識設備類型
次設備號:minor number, 標識同一類型下的不同設備
-
硬盤
-
磁盤分區管理
-
fdisk命令介紹
-
概念:用于觀察硬盤實體使用情況,也可對硬盤分區。它采用傳統的問答式界面,而非類似DOS fdisk的cfdisk互動式操作界面,因此在使用上較為不便,但功能卻絲毫不打折扣,對于一塊硬盤來講,最多只能管理15分區。
-
命令語法及主要選項
-
fdisk [-OPTION] [device…]
-
fdisk的分區功能詳解
-
創建主分區(最后使用w保存退出)如下圖所示:
-
創建邏輯分區(最后使用w保存退出),如下圖所示:
-
使得分區生效
-
使用命令:partx -a /dev/DEVICE或者kpartx -a /dev/DEVICE(note:CentOS 5: 使用partprobe),如下圖所示:
-
查看是否生效:
使用命令cat /proc/partitions,如下圖所示:
-
文件系統相關概念
-
Linux文件系統類型
-
Minix:Minix是Linux支持的第1個文件系統,該文件系統對用戶的限制很多,性能很低。其最大缺點是最大只支持64MB的硬盤分區,現在該文件系統類型已無人使用了。
-
ext2:是Linux使用的,性能很好的文件系統,用于固定文件系統和可活動文件系統。它是作為ext文件系統的擴展而設計的。ext2在Linux所支持的文件系統中,提供最好的性能(在速度和CPU使用方面),簡短的說,ext2是Linux的主要文件系統。
-
ext3:是對ext2增加日志功能后的擴展。是RHEL5中默認使用的文件系統類型。它向前、向后兼容ext2,意為ext2不用丟失數據和格式化就可以轉換為ext3,ext3也可以轉換為ext2 而不用丟失數據(只要重新安裝該分區就行了),強烈推薦使用這種文件系統。
-
ext4(centos6):為第4代擴展文件系統,是RHEL6中默認使用的文件系統類型,屬于典型的日志型文件系統。其特點是保持有磁盤存取記錄的日志數據,便于恢復,性能和穩定性更加出色。
-
btrfs(centos7):由Oracle于2007年宣布并進行中的COW(copy-on-write式)文件系統。目標是取代Linux目前的ext3文件系統,改善ext3的限制,特別是單一文件大小的限制,總文件系統大小限制以及加入文件校驗和特性。加入目前ext3/4未支持的一些功能,例如可寫的磁盤快照(snapshots),以及支持遞歸的快照(snapshots of snapshots),內建磁盤陣列(RAID)支持,支持子卷(Subvolumes)的概念,允許在線調整文件系統大小。
-
reiserfs:仍然在完善的帶日志文件系統,特別適合小文件的文件系統
-
jfs:仍然在完善的帶日志文件系統,特別適合小文件的文件系統
-
swap:swap文件系統用于Linux的交換分區。在Linux中,使用整個交換分區來提供虛擬內存,其分區大小一般應是系統物理內存的2倍,在安裝Linux操作系統時,就應創建交換分區, 它是Linux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其類型必須是swap,交換分區由操作系統自行管理。
-
光盤:iso9660:這是一種針對ISO9660標準的CD-ROM文件系統,允許用戶在PC、Mac和其他主要計算機平臺上讀取CD-ROM文件。幾乎所有帶有CD-ROM的計算機都可以從ISO9660文件系統讀取文件。
-
其他系統文件系統類型
-
Windows:fat32, ntfs
-
Unix: FFS, UFS, JFS2
-
網絡文件系統:NFS, CIFS
-
集群文件系統:GFS2, OCFS2
-
分布式文件系統:ceph,
-
moosefs, mogilefs, GlusterFS, Lustre
-
文件系統的組成部分
-
文件系統管理
-
使用mkfs命令創建文件系統(創建文件系統的過程既是格式化分區)
-
mkfs.FS_TYPE /dev/DEVICE (文件系統類型有 ext4,xfs,btrfs,vfat),如下圖所示:
-
mkfs -t FS_TYPE /dev/DEVICE,如下圖所示:
-
使用mke2fs創建文件系統(ext系列文件系統專用管理工具)
-
相關選項
-
-t {ext2|ext3|ext4}:選擇文件系統類型
-
-b {1024|2048|4096}:指明塊大小
-
-L 'LABEL':指定卷標
-
-j: 相當于 -t ext3
-
-i #: 為數據空間中每多少個字節創建一個inode(此大小不應該小于block的大?。?/span>
-
-N #:為數據空間創建個多少個inode
-
-m #: 為管理人員預留的空間占據的百分比
-
-O FEATURE[,…]:啟用指定特性
-
-O ^FEATURE:關閉指定特性
-
使用事例
-
創建交換分區
-
調整目標分區的id
-
使用命令mkswap創建交換分區
mkswap [options] device
-L 'LABEL'
-
其他工具
-
blkid:塊設備屬性信息查看
blkid [OPTION]… [DEVICE]
-U UUID: 根據指定的UUID來查找對應的設備
-L LABEL:根據指定的LABEL來查找對應的設備
-
e2label:管理ext系列文件系統的LABEL
e2label DEVICE [LABEL] (可以查看和設定label)
-
tune2fs:重新設定ext系列文件系統可調整參數的值
tune2fs [OPTION]… [DEVICE]
-l:查看指定文件系統超級塊信息;super block
-L 'LABEL':修改卷標
-m #:修預留給管理員的空間百分比
-j: 將ext2升級為ext3
-O: 文件系統屬性啟用或禁用 ^
-o: 調整文件系統的默認掛載選項 ^
-U UUID: 修改UUID號;
-
dumpe2fs:查看ext系列文件系統的全局信息
dumpe2fs device
-h:查看超級塊信息
-
fsck:文件系統檢查命令(Note: FS_TYPE一定要與分區上已經文件類型相同)
fsck.FS_TYPE /dev/DEVICE
fsck -t FS_TYPE /dev/DEVICE
-a: 自動修復錯誤(存在風險)
-r: 交互式修復錯誤
-
e2fsck:ext系列文件專用的檢測修復工具
1. 組成部分
track:磁道
cylinder: 柱面
secotr: 扇區(512bytes)
如何分區:按柱面
2. MBR: Master Boot Record,即硬盤的主引導記錄(無法識別2T以后的分區)0磁道0扇區:512bytes。
446bytes: boot loader引導加載器,是一個程序
64bytes:分區表
16bytes: 標識一個分區
2bytes: 55AA(分區有效標識)
4個主分區;
3主分區+1擴展(分區表的展指向)(N個邏輯分區,在Linux從5開始編號)
3. 硬盤接口類型:
并行: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電子集成驅動器,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133MB/s
SCIS:“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640MB/s
串口:
SATA:(Serial ATA)叫串口硬盤,6Gbp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6Gbps
4. 磁盤設備的命名標準:
IDE: /dev/hd(centos5使用)
SCSI, SATA, SAS, USB: /dev/sd
不同設備:a-z
/dev/sda, /dev/sdb, …
同一設備上的不同分區:1,2, …
/dev/sda1, /dev/sda5
-l:列出指定的外圍設備的分區表狀況;
-u:搭配"-l"參數列表,會用分區數目取代柱面數目,來表示每個分區的起始地址;
fdisk的子命令的管理功能,如下圖所示
其中常用命令是:
p: print, 顯示已有分區;
n: new, 創建
d: delete, 刪除
w: write, 寫入磁盤并退出
q: quit, 放棄更新并退出
m: 獲取幫助
l: 列表所分區id
t: 調整分區id
]
內核中的模塊:ext4,xfs,vfat
用戶空間的管理工具:mkfs.ext,mkfs.xfs,mkfs.vfat
Linux的虛擬文件系統:VFS
note:根據其是否支持"journal"功能:
日志型文件系統: ext3, ext4, xfs, …
非日志型文件系統: ext2, vfat
原創文章,作者:mouse015110,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7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