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盤簡介
機械硬盤的組成部件主要有:盤片、機械手臂、磁頭與主軸馬達;盤片又可以細分為扇區(Sector)和磁道(Track),所有盤片的同一個磁道稱之為柱面(Cylinder)
目前主流的磁盤接口有SCSI、SATA、SAS、USB等
Linux一切皆文件,硬件設備也有對應的文件,linux訪問設備,其實就是訪問與其對應的文件系統接口
設備文件:
字符設備:char
塊設備:block
設備號碼:
主設備號:major number, 標識設備類型
次設備號:minor number, 標識同一類型下的不同設備
MBR:0磁道0扇區,主引導扇區(Master Boot Record)
446 bytes: boot loader
64 bytes:partition table
MBR特性:
-
主分區與擴展分區最多可以有四個(硬盤的限制)
-
擴展分區最多只能有一個(操作系統的限制)
-
邏輯分區是由擴展分區持續切割出來的分區
-
能夠被格式化后,作為數據存取的分區為主分區與邏輯分區,擴展分區無法格式化
-
邏輯分區的數量依操作系統而不同,在Linux系統中SATA硬盤已經可以突破63個以上的分區限制
MBR缺點:
-
操作系統無法識別超過2T的磁盤分區
-
MBR內的存放開機管理程序的區塊僅 446Bytes,無法容納較多的程序碼
二、分區
分區管理工具:fdisk, parted, sfdisk
fdisk:對于一塊硬盤來講,最多只能管理15分區;
語法格式:# fdisk -l [-u] [device…]
fdisk分區管理子命令:
p: print, 顯示已有分區;
n: new, 創建
d: delete, 刪除
w: write, 寫入磁盤并退出
q: quit, 放棄更新并退出
m: 獲取幫助
l: 列表所分區id
t: 調整分區id
分區創建好之后,查看內核是否識別新創建的分區:
# cat /proc/partations
通知內核重新讀取硬盤分區表:
方法一:partx -a /dev/DEVICE
-n M:N
方法二:kpartx -a /dev/DEVICE
-f: force
三、格式化
格式化管理工具:mkfs.FS_TYPE,mke2fs
# mkfs.FS_TYPE /dev/DEVICE
-L 'LABEL': 設定卷標
mke2fs:ext系列文件系統專用管理工具
-t {ext2|ext3|ext4}
-b {1024|2048|4096}
-L 'LABEL'
-i #: 為數據空間中每多少個字節創建一個inode;此大小不應該小于block的大小;
-N #:為數據空間創建個多少個inode;
-m #: 為管理人員預留的空間占據的百分比;
四、其他常用工具
1、顯示ext系列文件系統屬性信息或重新設定可調參數的值
blkid:塊設備屬性信息查看
blkid [OPTION]… [DEVICE]
-U UUID: 根據指定的UUID來查找對應的設備
-L LABEL:根據指定的LABEL來查找對應的設備
e2label:管理ext系列文件系統的LABEL
# e2label DEVICE [LABEL]
dumpe2fs:
-h:查看超級塊信息
tune2fs:重新設定ext系列文件系統可調整參數的值
-l:查看指定文件系統超級塊信息;super block
-L 'LABEL':修改卷標
-m #:修預留給管理員的空間百分比
-j: 將ext2升級為ext3
-O: 文件系統屬性啟用或禁用
-o: 調整文件系統的默認掛載選項
-U UUID: 修改UUID號;
2、文件系統檢測工具
fsck -t FS_TYPE
-a: 自動修復錯誤
-r: 交互式修復錯誤
e2fsck:ext系列文件專用的檢測修復工具
-y:自動回答為yes;
-f:強制修復;
原創文章,作者:Net20-study,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