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運算器 控制器 I/O 存儲器
運算器:計算算術和邏輯運算
控制器:控制內部開關,按照指令功能工作
I/O:輸入/輸出設備
存儲器:保存輸出的結果(主存和外存)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suse
debian
redhat
都是linux的發行版,因為各自的理念不同,所以朝各自的方向發展,但都是一個媽生的。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自由 (獲取 修改 傳播)
一切皆文件(硬件也是文件 通過文件對硬件進行訪問)
由眾多單一功能的小程序構成 (例如計算器 就只能進行計算 不能用來打LOL和下載)
盡量避免與用戶交互(報錯和關鍵性的提醒才交互)
使用文本格式保存配置信息(一般就是文本或者xml)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命令 [選項] [參數]
ifconfig 顯示網卡的配置信息(IP 網卡 網卡上的packet流量)
echo 回顯輸入的內容
tty 顯示當前位于哪個終端
startx 開啟GUI環境
export 添加程序需要運行時的環境(如果不在PATH里面),當執行XX時,需要的環境在那個目錄里
pwd 顯示當前路徑
history 顯示~/.history + 開機后緩存中的歷史命令 -> 用戶退出后同步到~/.history
-shudown 關閉操作系統(centos上好像一樣的)
-poweroff 關機并且之后發送ACPI信息關閉電源 (不過centos上好像一樣的)
reboot 重啟
hwclock 主板上的硬件時鐘
date 可以看日期 修改日期和時間,date 070522492016.20(月日時分年.秒) [MMDDhhmm[[CC]YY][.ss]]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1.–help =0.0=
2.info
3.man =0.0=
4.readme ini =0.0=
5.software document =0.0=
6.發行版的文檔
7.google =0.0=
=0.0= 個人習慣使用的
man劃分 1-9
man1:用戶命令
2系統調用
3 c庫
4 設備文件/特殊文件
5 配置文件格式
6 游戲
7 雜項
8 管理
9 kernel相關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boot 啟動分區 放置vmlinuz 和 grub啟動器
*dev 設備文件
*home 家目錄 每個非管理員用戶登陸進來的時候就是登陸到家目錄的 管理員則登陸的是/root
*var 可變數據文件(我自己叫他動態數據吧)
usr 一些共享文件,像庫啊之類的
*bin 用戶一些基本的命令 不能單獨拿出來分區
lib 基本共享庫文件,以及內核模塊
*mnt 掛載點吧,反正一般就往這里面掛
media CD啊,USB啊都往這里面掛
*etc 程序配置文件
proc 用于輸出內核與進程信息相關的虛擬文件系統
sys 用于輸出當前系統上硬件設備相關信息的虛擬文件系統
tmp 臨時文件
* 個人覺得應該記住的
總結:
第一周的視頻內容主要就是講計算機工作原理,從硬件 到 操作系統,以及linux操作系統開關機 目錄組成和功能,以及一些基本的幫助,能清楚的讓你知道linux他是個什么東西,他的框架是個什么樣子,總體來說第一周學習的效果還是可以的,以前就知道那么幾個目錄,也不會去關心有什么用,現在會想一想,這個里面有什么,可能會是什么用到。
原創文章,作者:N21-總有刁民想害朕,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21868
寫的很好,排版還可以在漂亮一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