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命令幫助的獲取詳解
在Linux中獲取命令幫助時,內部命令和外部命令的獲取方式是有區別的:
即 (1)內部命令:#help COMMAND
#man bash
(2)外部命令:<1> # COMMAND –help
# COMMAND -h
<2> 使用手冊(manual)
# man COMMAND
<3> 信息頁
# info COMMAND
<4> 程序自身的幫助文檔等
README
INSTALL
ChangeLog
內部命令本身一開機就會隨bash加載到內存中而外部命令只會運行后才會加載到內存中可以用hash命令看到,當前shell為bash如果想要查看bash幫助信息,可以通過man bash 來查看,同時我們知道bash提供了許多內部命令如cd ,l等,如果用man bash 來查看幫助信息實際看到的為bash的幫助信息,因此內部命令不通過man來查看。
[root@localhost ~]# echo $PATH
/usr/lib64/qt3.3/bin:/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root/bin
hash表的作用:大大提高命令的調用速率。
hash的參數:
[root@redhat ~]# hash //輸入hash或hash -l 可以查看hash表的內容,我剛開機所以為空
hash: hash table empty
[root@redhat ~]# hash -l
hash: hash table empty
當我執行過2條命令后再看:
[root@redhat ~]# hash //hash表會記錄下執行該命令的次數,以及命令的絕對路徑
hits command
1 /bin/cat
1 /bin/ls
[root@redhat ~]# hash -l //加參數-l既可以看到hash表命令的路徑,也可以看到它的名字,說不定會有別名.
builtin hash -p /bin/cat cat
builtin hash -p /bin/ls ls
[root@redhat ~]# hash -p /bin/ls bb //添加hash表,可以看到我把ls命令重新寫了一遍,改名為bb
[root@redhat ~]# bb //當我執行bb時就是執行
[root@redhat ~]# hash -t ls //-t參數可以查看hash表中命令的路徑,要是hash表中沒有怎么辦?
/bin/ls
[root@redhat ~]# hash -t df //當我沒使用過df,執行hash,就會提示找不到該命令
-bash: hash: df: not found
2.history命令
〈一〉history是管理命令歷史,每次執行的命令都會紡織在內存緩存中,直到退出當前終端后保存在歷史文件中。
root@linux ~]# history [n][root@linux ~]# history [-c]
[root@linux ~]# history [-raw] histfiles
參數:
n :數字,意思是‘要列出最近的 n 筆命令列表’的意思!
-c :將目前的 shell 中的所有 history 內容全部消除
-a :將目前新增的 history 指令新增入 histfiles 中,若沒有加 histfiles ,
則預設寫入 ~/.bash_history
-r :將 histfiles 的內容讀到目前這個 shell 的 history 記憶中;
-w :將目前的 history 記憶內容寫入 histfiles 中!
范例:
范例一:列出目前記憶體內的所有 history 記憶
[root@linux ~]# history
# 前面省略
1017 man bash
1018 ll
1019 history
1020 history
# 列出的資訊當中,共分兩欄,第一欄為該指令在這個 shell 當中的代碼,
# 另一個則是指令本身的內容,至于會出幾筆指令記錄,則與 HISTSIZE 有關!
范例二:列出目前最近的 3 筆資料
[root@linux ~]# history 3
1019 history
1020 history
1021 history 3
范例三:立刻將目前的資料寫入 histfile 當中
[root@linux ~]# history -w
# 在預設的情況下,會將歷史紀錄寫入 ~/.bash_history 當中!
[root@linux ~]# echo $HISTSIZE
1000
在正常的情況下,當我們以 bash 登入 Linux 主機之后,系統會主動的由家目錄的 ~/.bash_history 讀取以前曾經下過的指令,那么 ~/.bash_history 會記錄幾筆資料呢?這就與你 bash 的 HISTSIZE 這個變數設定值有關了!在預設的 FC4 底下,是會記錄 1000 筆資料的! 那么假設我這次登入主機后,共下達過 100 次指令,‘等我登出時, 系統就會將 101~1100 這總共 1000 筆歷史命令更新到 ~/.bash_history 當中。’ 也就是說,歷史命令在我登出時,會將最近的 HISTSIZE 筆記錄到我的紀錄檔當中當然,也可以用 history -w 強制立刻寫入的!那為何用‘更新’兩個字呢? 因為 ~/.bash_history 記錄的筆數永遠都是 HISTSIZE 那么多,舊的訊息會被主動的拿掉!僅保留最新的
〈二〉簡單常用的調用歷史中的命令。
[root@linux ~]# !number
[root@linux ~]# !command
[root@linux ~]# !!
參數:
number :執行第幾筆指令的意思;
command :由最近的指令向前搜尋‘指令串開頭為 command’的那個指令,并執行;
!! :就是執行上一個指令(相當于按↑按鍵后,按 Enter)
范例:
[root@linux ~]# history
66 manrm
67 alias
68 manhistory
69 history
[root@linux ~]# !66 <==執行第66 筆指令
[root@linux ~]# !! <==執行上一個指令,本例中亦即 !66
[root@linux ~]# !al <==執行最近以 al 為開頭的指令(上頭列出的第 67 個)
轉載請注明:linux運維部落 ? Linux命令幫助及history命令的使用
原創文章,作者:Zzuime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3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