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基礎知識:
網絡設備
TCP/IP協議
ARP協議
網絡設備:
HUB集線器:
工作在物理層,沒有學習能力,作用在于把各種節點匯聚在以它為中心的節點上,同時也有傳輸數據的作用,由于沒有學習能力,只能以廣播的形式將數據發送給與它相連的所有節點。
特點:共享帶寬,半雙工
以太網橋:
它根據mac幀的目的地址對收到的幀進行轉發,還能將多個局域網連接起來,同時還具有幀過濾的功能。擴展了網絡帶寬,分割了網絡沖突域,使網絡沖突被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交換機:
交換機工作于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交換機內部的CPU會在每個端口成功連接時,通過將MAC地址和端口對應,形成一張MAC表。在今后的通訊中,發往該MAC地址的數據包將僅送往其對應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換機可用于劃分數據鏈路層廣播,即沖突域;但它不能劃分網絡層廣播,即廣播域。
路由器:
把一個數據包從一個設備發送到不同網絡里的另一個設備上去。這些工作依靠路由器來完成。路由器只關心網絡的狀態和決定網絡中的最佳路徑。路由的實現依靠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來完成。
功能:
分隔廣播域
選擇最佳路徑
維護和檢查路由信息
連接廣域網
TCP與UDP特性:
TCP:
工作在傳輸層面向連接協議 v
雙工模式操作 v
錯誤檢查 v
數據包序列 v
確認機制 v
數據恢復特性
UDP
工作在傳輸層 v
提供不可靠的網絡訪問 v
非面向連接協議 v
有限的錯誤檢查 v
傳輸性能高 v
無數據恢復特性
arp協議:地址解析協議,主機發送信息時將包含目標IP地址的ARP請求廣播到網絡上的所有主機,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確定目標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將該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機ARP緩存中并保留一定時間,下次請求時直接查詢ARP緩存以節約資源。
第1步:根據主機A上的路由表內容,IP確定用于訪問主機B的轉發IP地址是192.168.1.2。然后A主機在自己的本地ARP緩存中檢查主機B的匹配MAC地址。
第2步:如果主機A在ARP緩存中沒有找到映射,它將詢問192.168.1.2的硬件地址,從而將ARP請求幀廣播到本地網絡上的所有主機。源主機A的IP地址和MAC地址都包括在ARP請求中。本地網絡上的每臺主機都接收到ARP請求并且檢查是否與自己的IP地址匹配。如果主機發現請求的IP地址與自己的IP地址不匹配,它將丟棄ARP請求。
第3步:主機B確定ARP請求中的IP地址與自己的IP地址匹配,則將主機A的IP地址和MAC地址映射添加到本地ARP緩存中。
第4步:主機B將包含其MAC地址的ARP回復消息直接發送回主機A。
第5步:當主機A收到從主機B發來的ARP回復消息時,會用主機B的IP和MAC地址映射更新ARP緩存。本機緩存是有生存期的,生存期結束后,將再次重復上面的過程。主機B的MAC地址一旦確定,主機A就能向主機B發送IP通信了。
原創文章,作者:liuzhu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42848
文章內容很完整,但是前面部分寫的略微簡單了,對于純理論的東西,建議通過自己作圖倆展示,這樣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