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
RJ-45:類似電話接頭 電話線接頭為RJ-11
hub:集線器,多端口中繼器,不具有記憶功能
switch:交換機
router:路由器
物理拓撲分類:總線,環裝,星型
OSI:國際網絡標準,實際采用為TCP/IP
OSI七層模型:應用層:application 表示層:presentation 會話層:session
傳輸層:transport 網絡層:network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物理層:physical
幀:數據鏈路層傳輸單位 以太網為1500字節
unicast:單播,只給一個人發
broadcast:廣播,給一定范圍內所有人發
multicast:多播
局域網 local area network
雙絞線:兩根線為一組,消除干擾 utp:非屏蔽式 stp:屏蔽式
T568B: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T568A: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
UTP:直通線:兩端采用同樣布線方式,使輸出線對應輸出線
UTP:交叉線:兩端采用不同布線方式,使輸出線對應輸入線
基帶:數字信號 寬帶:模擬信號
10base2:速度為10Mb/s,最大距離為200m
GBIC:光電互轉
光纖分為短波,長波,擴展波
以太網frame 結構
包頭 目標mac地址 源mac地址 類型 數據 校驗碼
windows下更改mac方法:更改適配器設置,網絡屬性,配置,高級
linux下更改mac方法:更改網卡配置文件,MACADDR=
repeater:中繼器,放大信號使傳輸距離更遠
單工:只能發出,不能接收
半雙工:可以發出或接收,但不能同時進行
雙工:可以同時發出或接收
網橋:可以儲存mac地址和端口,可以隔斷沖突域
交換機相當于多端口網橋,為全雙工
flood:泛洪,所有端口都轉發
路由器:隔斷廣播域,選擇傳輸路徑,連接廣域網
一般公司網絡結構:核心層(核心交換機),分布層(路由器),訪問層(交換機)
TCP:傳輸控制協議 IP:因特網互聯協議
TCP/IP是一個協議棧 ,包含了很多協議
TCP/IP定義了四層網絡結構,應用層(相當于osi前三層),傳輸層,internet層,網絡訪問層(相當于osi后2層)
TCP:傳輸控制協議,面向連接,有序列
UDP:傳輸控制協議,非面向連接,無序列
一個程序可以有多個端口,一個端口只能對應一個程序,一般1024內端口都已經被定義,服務端端口是固定的,客戶端端口是隨機的
三次握手:1.sent SYN
2.sent SYN,ACK
3.established
ttl:數據包生命周期即經過的路由器數量
windows默認為128 linux為64 配置文件在/proc/sys/net/ipv4/ip_default_ttl
arp –n 查看ip和mac的對應關系
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由網絡id和主機id組成,將二進制的ip地址去掉分隔符轉化成十進制也可以使用
子網掩碼:用來標示主機位和網絡位的,由連續的1和連續的0組成,1對應的ip為網絡位,0對應的為主機位
主機位全為0的為網絡本身的編號,主機位全為1的為廣播地址
判斷是否在同一個網段內是用自己的ip和對方的ip與自己的子網掩碼相與,任何數和1相與不變,和0相與為0
若在無路由器網段兩個主機ip為A:192.168.1.1/24 B:192.168.2.1/16則A ping B顯示不可到達,Bping A顯示超時
在沒有路由器的情況下,不同網段內的主機不能通信,若在同一物理網絡內則將網關地址配成自己的ip可以通信
IP地址的分類
A類:最高位為0,前八位為網絡ID, 1-127
B類:前兩位為10,前16位為網絡ID, 128-191
C類:前三位為110,前24位為網絡ID, 192-223
D類:前四位為1110,多播地址
E類:前五位為11110,保留
私有地址:只能在局域網內部使用,不能接入互聯網
A: 10.0.0.0-10.255.255.255
B: 172.16.0.0-172.31.255.255
C: 192.168.0.0-192.168.255.255
CIDR:無類域間路由,網絡ID及主機ID位數不固定
子網掩碼可以用/#表示,#表示網絡ID位數
特殊地址:
0.0.0.0表示未知地址
255.255.255.255表示全網廣播地址
127.0.0.1·-127.255.255.254表示回環地址
169.254.#.#:表示在windows中設置了DHCP自動分配地址,但是又無法從DHCP服務器獲得地址時就會分配這樣的地址,在linux中,會為空
劃分子網:網絡位向主機位借位
路由分類
主機路由:記錄到主機的路徑
網絡路由:記錄到網段的路徑
默認路由:未知網段的信息都發送到默認路由
路由表:記錄IP,子網掩碼,網關(到達目標的路徑上下一個路由器與自己相連的接口ip),接口(從自己的哪個接口出發能夠到達目的地)
路由協議:通過算法生成路由表
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過程:客戶端發報,服務器響應,客戶端確認,服務器確認
dhcp的ip是有時限的即租期,到達租期一半客戶端會向服務器申請續租,沒有響應則會在剩余時間的一半再次申請,即在1/2,1/4,1/8申請,若服務器一直無響應租期到期會重新開始申請ip過程
查看DHCP服務器,ip租期等信息 /var/lib/dhclient/dhclient….(centos 6)
基本網絡配置包括
主機名
ip/mask
網關
DNS服務器:域名解析,負責將網址解析成ip,一般配2個以上,常用的有114.114.114.114 8.8.8.8
注:DNS服務器只有在第一個無法連接時才會啟用第二個,如果第一個可以連接,即使在第一個dns服務器無法解析也不會啟動第二個
網絡的配置方式:
1. 靜態指定:
ifcfg:ifconfig,route,netstat
IP:object{link|addr|route3},ss,tc
system-config-network-tui
centos 7中的 nmcli,nmtui,nm-connection-editor(圖形化)
setup是個集成化的工具,里面也可以設置網絡(7中沒有網絡設置)
在圖形界面下右鍵單擊網絡標識也可以進行配置
在centos6中以太網接口命名為eth#,ppp接口命名為ppp#
硬件命名規則定義在/etc/udev/rules.d,若要更改需要將配置文件也更改否則可能會無法啟動
網卡配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cirts/ifconfig-eth#
在centos6中networkmanager不穩定,可以用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關閉,要永久關閉使用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重啟網絡服務service network stop
網卡配置文件:
*DEVICE=設備名一般為eth#
ONBOOT=yes|no 開機自動啟動,不寫默認yes
UUID=
NM_CONTROLLED=yes|no 是否接受NetworkManager控制
*BOOTPROTO=dhcp|none|static 獲取ip方式
上一選項若為dhcp則下面可省略
*IPADDR:IP地址
*NETMASK= 或者 PREFIX=# 子網掩碼
*GATEWAY=網關
*DNS1=
*DNS2=
HWADDR:硬件mac地址(不可更改)
MACADDR:mac地址(可更改)
注:以上加*為必要項,未加可省略
ip route/route –n 查看網關
cat /etc/resolve.conf查看DNS
windows設置備用ip:更改適配器設置,屬性,ipv4屬性,備用地址,如果DHCP能成功獲取則備用地址不啟用
linux下給一塊網卡配2個ip:
1. 復制一份網卡配置文件
2. 將網卡名改成 原網卡名:#,并將其他配置文件按要求改變
3. 重啟網絡服務
注:執行此操作需要關閉NetworkManager,且網卡別名只能有靜態ip
linux下給多塊網卡公用1個ip:
1.創建/etc/sysconfig/network-scricpts/ifconfig-bond0(文件名可以自己設定)
2.在ifconfig-bond0中寫入配置文件
DEVICE=bond0(但最好使用bond0,不然可能出現bug)
BONDING_OPTS=‘’miion=#(多少毫秒掃描一次) mode=#(模式)‘’
其他配置文件參考網卡配置文件
3.更改網卡配置文件
DEVICE=網卡名
MASTER=bond0
SLAVE=yes
bonding的模式說明
mode 0:輪轉,兩塊網卡輪流使用
mode 1:主從,一個工作,一個備用
mode 3:廣播,兩塊網卡同時工作,數據傳輸2份
使用 cat /proc/net/bonding/bond0查看bond0工作狀態
ifconfig 網卡名 IP地址 直接更改IP地址
原創文章,作者:zzzzz1357x1,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43278
文章知識點總結的很全面,如果能用自己的文字將他們串起來,成為一篇文章就更好了,最好不要羅列知識點,這樣沒多大意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