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發展歷史

一、什么是Linux?

Linux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代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的內核由林納斯·托瓦茲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在加上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之后,成為Linux操作系統。Linux也是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軟件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證,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層源代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
   通常情況下,Linux被打包成供個人計算機和服務器使用的Linux發行版,一些流行的主流Linux發布版,包括Debian(及其派生版本Ubuntu、Linux  Mint)、Fedora(及其相關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CentOS)和openSUSE等。

   我們了解一下Linux的歷史誕生,打開Linux的大門,開始我們新的知識海洋吧!

   關鍵詞:RedHat、Linux、Unix、林納斯·托瓦茲

二、Linux的發展歷史

  (1) 起源:

Unix操作系統在20世紀60年代構思完成并實現,并在1970年首次發布。它因容易獲取與可移植性高而廣泛被學術機構和工商企業采用、復制和修改。它的設計對其他系統的作者影響很大。

在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創建了以創建一個自由軟件,類Unix,與POSIX兼容的操作系統為目標的GNU計劃。作為這個計劃其中的一部分,他又寫了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PL)。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有足夠的軟件去創建一個完整的操作系統。但因為在1987年時,理查德·斯托曼決定以Mach微內核進行開發,認為可以借此加速操作系統的開發,但因為一直不確定卡內基梅隆大學何時要將核心源代碼發布,造成項目三年進展緩慢。GNU的內核,GNU Mach和GNU Hurd沒能夠充分吸引開發者,這導致了GNU的未能完成。

在20世紀80年代還有另外一個關于自由操作系統的項目,伯克利軟件套件。這是由UC Berkeley從AT&T的第六版Unix開發而來的。因為它包含了AT&T所擁有的的Unix代碼,所以AT&T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加利福尼亞大學提起了法律訴訟。這嚴重限制了BSD的發展與應用。Linus_Torvalds.jpeg.jpeg

MINIX是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鮑姆在1987年發布一個用于教學的微內核架構的類Unix系統。雖然系統的源代碼容易得到,但是對源代碼的修改與再發布卻受到了限制。另外,MINIX的16位的設計與當時日漸便宜及受歡迎的、個人電腦的Intel 80386架構兼容得不好。

這些因素使得Torvalds開始了他的項目。他曾說過,如果那時候有可用的GNU或者386BSD內核的話,他很可能就不會去寫他自己的內核了。

1991年,在赫爾辛基,Linus Torvalds開始那個后面成為了Linux內核的項目。最初它只一個Torvalds用來訪問大學里的大型的Unix服務器的虛擬終端。他專門寫了一個用于他當時正在用的硬件的,與操作系統無關的程序,因為他要用他那用80386處理器的新PC機的功能。開發是在Minix上,用至今仍為首選的編譯器——GCC——來完成的。

   (2)名稱的由來

     Linus Torvalds本要把他的發時叫做Freax—“fread”“free”和“x”(暗指Unix)的合成詞。Tux.png在開發系統的前半年里,他把文件以文件名“Freax”存儲。Torvalds考慮過Linux這個名字,但是因為覺得它過于自我本位而放棄了使用它

   為便于開發,在1991年9月,他把那些文件上傳到了赫爾辛基工業大學(HUT)的FTP服務器(ftp.funet.fi)。Torvalds在HUT負責管理那個服務器的同事Ari Lemmke,覺得“Freax”這個名字不是很好,就在不咨詢Torvalds的情況下,把項目的名字改成了“Linux”。但是之后,Torvalds也同意“Linux”這個名字了:“經過多次討論,他承認Linux這個名字更好。在0.01版本Linux的源代碼的makefile里仍然使用‘Freax'這個名字,在之后‘Linux'這個名字才被使用。


  (3)發展現狀

   今天由Linus Torvalds帶領下,眾多開發共同參與開發和維護Linux內核。理查德·斯托曼領導的自由軟件基金會,繼續提供大量支持Linux內核的GNU組件。一些個人和企業開發的第三方的非GNU組件也提供對Linux內核的支持,這些第三方組件包括大量的作品,有內核模塊和用戶應用程序和庫等內容。Linux社區或企業都推出一些重要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GNU組件、非GNU組件,以及其他形式的的軟件包管理系統軟件。

原創文章,作者:劉 祥宇,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0884

(0)
劉 祥宇劉 祥宇
上一篇 2016-10-14
下一篇 2016-10-14

相關推薦

  • day6總結

    主要內容: useradd與usermod對比 groupadd與groupmod對比 passwd與chage對比 gpasswd與groupmems對比 切換用戶 chown與chgrp用法 一般權限與特殊權限 chmod用法   useradd創建用戶的初始信息存放在/etc/login.defs和/etc//default/useradd文…

    系統運維 2016-08-08
  • Nginx+Apache+Tomcat實現LANMT動靜分離

    Nginx+Apache+Tomcat實現LANMT動靜分離          目的:    本次實驗主要目的為實現以Nginx作為反向代理,并實現分別訪問動靜態服務的效果。   拓撲結構:     &nbsp…

    Linux干貨 2016-12-05
  • Linux的啟動流程

    啟動流程 ? POST: Power-On-Self-Test,加電自檢,是BIOS功能的一個主要部分。負責完成對CPU、主板、內存、硬盤子系統、顯示子系統、 串并行接口、鍵盤、 CD-ROM光驅等硬件情況的檢測。 ROM: BIOS, 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保存著有關計算機系統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系統信息設置、 …

    Linux干貨 2016-09-13
  • 文件查找命令(find、locate)

    在文件系統上查找符合條件的文件: 實現工具:locate, find locate: 依賴于事先構建好的索引庫; 系統自動實現(周期性任務); 手動更新數據庫(updatedb); 工作特性: 查找速度快; 模糊查找; 非實時查找; locate [OPTION]… PATTERN… -b:只匹配路徑中的基名; -c:統計出共有多少個符合條件的文件;…

    Linux干貨 2016-11-06
  • 網絡相關命令

    網絡相關命令 常用命令 ifcfg家族:   ifconfig:配置IP,NETMASK   route :路由   netstat : 狀態及統計數據查看 iproute2家族     ip  系列 &nbs…

    Linux干貨 2016-09-07
  • Infobright高性能數據倉庫

    1.  概述         Infobright是一款基于獨特的專利知識網格技術的列式數據庫。Infobright簡單易用,快速安裝部署,使用中無需復雜操作,能大幅度減少管理工作;在應對50TB甚至更多數據量進行多并發復雜查詢時,更能夠顯示出令人驚嘆的速度。相比于MySQL,其查詢速度提升了數倍甚…

    Linux干貨 2015-04-05
欧美性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