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發展史

Linux 發展史


一、Linux 系統概述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Linux 只是內核,沒有應用程序,如果想有應用程序就需要GNU 組織來提供應用程序,GNU其實就是一個開源組織,這就要說GNU 和GPL 的概念了,其實GNU可以看作就是軟件行業的共產黨組織 而GPL 就是共產黨宣言 為全人類服務。所以說GNU 和 LINUX 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應該把Linux 叫做 GNU/Linux ,Linix內核發行以來,也為內核是源碼公開的,開源的嘛,遵循GPL 協定的應用程序也是源代碼公開的,所以都不能使用,有些公司就把這些不能使用的給我們編譯成了二進制格式,也就是可以使用的,直接可以運行的,也就是這些組織商家給你一個安裝包,下一步 的去安裝,這種版本叫做發行版。


二、發展史

  UNIX

    1965年時,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加入一項由奇異電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的計劃;該計劃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務、多層次(multi-user、multi- 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統。

    1969年,因MULTICS計劃的工作進度太慢,該計劃就被停了下來。當時,Ken Thompson(后被稱為Unix之父)已經有一個稱為「星際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機器上跑,但是反應非常的慢,正巧也被他發現了一部被閑置的 PDP-7(Digital的主機),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將「星際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

    1970年時,那部PDP-7卻只能支持兩個使用者,當時,Brian Kernighan 就開玩笑地戲稱他們的系統其實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縮寫為"UNICS",后來,大家取其諧音,就稱其為"Unix"了。1970年1月1日0點0分0秒是記錄時間的原點,所以1970年可稱為是Unix元年。

    1973年,Unix正式誕生。貝爾實驗室的Dennis Ritchie將B語言重新改寫成C語言,再以C語言重新改寫和編譯Unics的內核,最后發行了UNIX的正式版本。

    1974年,Ken和Dennis在CommunicationsoftheACM上發表了論文介紹UNIX系統。這篇文章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其第5版正式以“僅用于教育目的”的方式向各大學提供。UNIX第5版因此在許多大學廣泛地用于教學。

    1982年,AT&T基于版本7開發了UNIX System Ⅲ的第一個版本,這是一個商業版本僅供出售。為了解決混亂的UNIX版本情況,AT&T綜合了其他大學和公司開發的各種UNIX,開發了UNIX System V Release 1。這個新的UNIX商業發布版本不再包含源代碼,所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統研究小組(CSRG)開發出BSD UNIX,作為UNIX System III和V的替代選擇。而且BSD UNIX中最先實現了TCP/IP,使Internet和UNIX緊密結合在一起。從此以后,BSD UNIX和UNIX System V形成了當今UNIX的兩大主流,現代的UNIX版本大部分都是這兩個版本的衍生產品。

    1983年,Richard Mathew Stallman為了“創建一個自由、開放的GNU項目。陸續開發出EMACS、GNU C(GCC)、GNU C LIBRARY (GLIBC)、Bash Shell。并于1985年草擬了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但當時開發的軟件只能運尋根在授權的UNIX平臺上。

    1991年,替代Unix的內核HURD仍在實驗室,最后因為過于嚴謹,死于襁褓中。

  LINUX誕生

    1988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迎來一位新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87年:荷蘭阿姆斯特丹vrije 大學的andrew S.tanenbaum 編寫了minux系統(只能用于教學)

    1991年:linus tovalds宣布linux項目:freax系統發布(后改名為linux),同年10月5日linus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發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內核的誕生(Freeminix-like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約有100余名程序員參與了Linux內核代碼編寫/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組由5人組成,此時Linux 0.99的代碼大約有十萬行,用戶大約有10萬左右。

    1995年: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C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在經營模上是一種創舉。Bob Young稱:我們從不想擁有自己的"版權專有"技術,我們賣的是"方便"(給用戶提供支持、服務),而不是自己的"專有技術"。源代碼開放程序包括各種品牌發行版的出現,極大的推動了Linux的普及和應用。同年apache殺手級應用運行于linux。必須要說的是萬維網 對Lnix的發展起到重大作用,劃開了和windows系統的定位。

    1996年:5月9號 : 最初由Alan Cox提議,之后又經Linus Torvalds改良,Larry
Ewing在1996年創造了現在看到的這只叫做Tux的吉祥物。6月9號 :
Linux內核V2.0發布。相比更早的版本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提升,這是第一個在單系統中支持多處理器的穩定內核版本,也支持更多的處理器類型。Linux從此以后成了很多公司一個鄭重選擇的對象。10月14號 : 1996年Mattias
Ettrich發起了KDE項目,因為他深受Unix桌面系統下應用程序的不一致之苦。

    1998年:Linux迅猛發展的一年。1月,小紅帽高級研發實驗室成立,并且RedHat 5.0獲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統獎項。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終于認識到G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里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4月Mozilla代碼發布,成為Linux圖形界面上的王牌瀏覽器。10月,Intel和Netscape宣布小額投資紅帽軟件,Linux獲得商業認同的信號。

    2000年:2月4號 : 最新的IDC報告表明Linux現在排在“最受歡迎的服務器操作系統的第2位”,1999年服務器系統銷售量占總量的25%。Windows
NT以38%位列第1,NetWare以19%排在第3位。

    2001年:1月3號 : 美國NAS(美國國家安全局)以GPL許可證發布了SELinux。SELinux提供了標準Unix權限管理系統以外的另一層安全檢查。Oracle宣布在OTN上的所有會員都可免費索取Oracle 9i的Linux版本;IBM則決定投入10億美元擴大LInux系統的運用:8月紅色代碼爆發,引得許多站點紛紛從windows操作系統轉向Linux操作系統。

    2002年:Linux企業化的一年。3月,內核開發者宣布新的Linux系統支持64位計算機

    2003年:NEC宣布將在其手機中使用Linux操作系統,代表著Linux成功進軍手機領域。

  LINUX 主要特性

    時至今日,Linux發行版已經有數百種之多,一般而言Linux系統具有著以下特性:

    基本思想:Linux的基本思想有兩點: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個軟件都有確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條詳細來講就是系統中的所有都歸結為一個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軟件設備、操作系統、進程等等對于操作系統內核而言,都被視為擁有各自特性或類型的文件。

    完全免費:Linux是一款免費的操作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或其他途徑免費獲得,并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碼。這是其他的操作系統所做不到的。正是由于這一點,來自全世界的無數程序員參與了Linux的修改、編寫工作,程序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靈感對其進行改變,這讓Linux吸收了無數程序員的精華,不斷壯大。

    完全兼容POSIX1.0標準: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過相應的模擬器運行常見的DOS、Windows的程序。這為用戶從Windows轉到Linux奠定了基礎。許多用戶在考慮使用Linux時,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見的程序是否能正常運行,這一點就消除了他們的疑慮。

    多用戶、多任務:Linux支持多用戶,各個用戶對于自己的文件設備有自己特殊的權利,保證了各用戶之間互不影響。多任務則是現在電腦最主要的一個特點,Linux可以使多個程序同時并獨立地運行。

    良好的界面:Linux同時具有字符界面和圖形界面。在字符界面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相應的指令來進行操作。它同時也提供了類似Windows圖形界面的X-Window系統,用戶可以使用鼠標對其進行操作。在X-Window環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說是一個Linux版的Windows。

    支持多種平臺:Linux可以運行在多種硬件平臺上,如具有x86、680×0、SPARC、Alpha等處理器的平臺。此外Linux還是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掌上電腦、機頂盒或游戲機上。2001年1月份發布的Linux 2.4版內核已經能夠完全支持Intel 64位芯片架構。同時Linux也支持多處理器技術。多個處理器同時工作,使系統性能大大提高。



原創文章,作者:Anhur,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0996

(0)
AnhurAnhur
上一篇 2016-10-19
下一篇 2016-10-19

相關推薦

  • 馬哥教育網絡班21期-第一周課程練習

    第一周課程練習 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1.1 現代主流的計算機(馮·諾依曼體系)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分別是控制器、運算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刂破骱瓦\算器對應我們現實計算機看到的CPU,存儲器對應內存和硬盤等存儲設備,輸入設備對應鼠標鍵盤等其它外設,輸出設備對應顯示器、音響、打印機等其它外…

    Linux干貨 2016-06-26
  • 計算機基礎

    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由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Hartware)和軟件系統(Software) 硬件系統:主要由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控制系統和各種外部設備組成。中央處理器是對信息進行高速運算處理的主要部件,其處理速度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操作。存儲器用于存儲程序、數據和文件,常由快速的主存儲器(容量可達數百兆字節,甚至數G字節)和慢速海量輔助存儲器(容量…

    Linux干貨 2017-05-20
  • linux 基礎(8)—— 變量

    變量:命名的內存空間 1.作用:①數據存儲格式                         ②參與的運算                 &nbs…

    2017-08-05
  • keepalived+lvs 實現站點高可用

    lvs實現負載均衡
    keepalived 解決 director單點和realserver監控檢測

    2017-12-13
  • 設計模式(四)原型模式Prototype(創建型)

    1.   概述 我們都知道,創建型模式一般是用來創建一個新的對象,然后我們使用這個對象完成一些對象的操作,我們通過原型模式可以快速的創建一個對象而不需要提供專門的new()操作就可以快速完成對象的創建,這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快速的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例子1:孫悟空拔下一嘬猴毛,輕輕一吹就會變出好多的孫悟空來。 例子2:寄個快遞下面是一個郵寄快…

    Linux干貨 2015-06-25
  • N22-第六周博客作業

    請詳細總結vim編輯器的使用并完成以下練習題 1、復制/etc/rc.d/rc.sysinit文件至/tmp目錄,將/tmp/rc.sysinit文件中的以至少一個空白字符開頭的行的行首加#; # cp /etc/rc.d/rc.sysinit /tmp # vim /tmp/rc.sysinit …

    Linux干貨 2016-09-26
欧美性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