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的發展史
內容摘要:
Linux操作系統的誕生
Linux操作系統的發展
Linux操作系統的特性
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及發展前景
Linux操作系統的誕生:
Linux是一種Unix-like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總稱,在1991年十月,有一個名叫Linus Torvalds的年輕芬蘭大學生開發的操作系統。
歷史背景:
1991年十月,當時的互聯網還沒有普及,上網的人基本義科研機構、大學生或者教授為主,1991年10月5日,上午11點53分,有一個名叫Linus Torvalds的年輕芬蘭大學生在論壇上發表了一個對計算機日后 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帖子,Linux內核(kernel)就此誕生。
Linux系統的發展: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大約有100名程序員先后參與了Linux內核的編寫修改工作,此時0.99版本的代碼大概越有十萬行,用戶已突破十萬。
1994年3月,Linux 1.0發布,代碼量17萬行,當時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費的協議發布,隨后正式采用GPL協議。
1995年1月,Bob Young創辦了RedHat(小紅帽),以GNU/Linux為核心,集成了400多個源代碼開放的程序模塊,搞出了一種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稱為Linux"發行版",在市場上出售。這 在經營模式上是一種創舉。
1996年6月,Linux 2.0內核發布,此內核有大約40萬行代碼,并可以支持多個處理器。此時的Linux 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全球大約有350萬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為首的一批年輕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終于認識到GNU/Linux體系的產業化道路的本質,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學,而是市場競爭的驅動,創辦了"Open Source Intiative"(開放源 代碼促進會)"復興"的大旗,在互聯網世界里展開了一場歷史性的Linux產業化運動。
2001年1月,Linux 2.4發布,它進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統的擴展性,同時它也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桌面系統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內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內核發布,相對于2.4版內核2.6在對系統的支持都有很大的變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繼續頂著罵名四處強行“化緣”,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贏利。3月,SGI宣布成功實現了Linux操作系統支持256個Itanium 2處理 器。
Linux系統的特性:
一切皆文件,其中包括硬件設備,也抽象為文件。
由眾多目的單一的小程序組成,一個程序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好。
在執行復雜任務時,組合單個小程序,完成復雜任務。
盡可能避免捕獲用戶接口,為了方便腳本編程以實現自動化運行。
使用文本文件保存程序的配置數據,使用一個文本編輯器即可完成系統及服務的配置工作。
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領域及發展前景
Linux服務器:
目前Linux企業服務器是當前最廣泛的應用,如谷歌、IBM等,國內的很多政務平臺采用的也是Linux服務器。眾所周知,Linux系統以運行穩定,安全性能卓越而著稱,這恰巧是企業用戶所追求的。
超級計算機:
在超級計算機領域,Linux是絕對的統治地位,覆蓋率已超八成,前景樂觀。
手機等移動終端:
首當其沖的是Android這款谷歌基于Linux的移動操作系統,Android把Linux交到了全球無數移動設備消費者的手里,大概是Linux迄今為止在主流界去的的最大成功。此外還有Chrome操作系統,無不體 現Linux在移動端的良好表現。
此外包括WebOS、機頂盒、自動柜員機、車載電腦、維基百科,谷歌及更多、政府、IBM的沃森等,無不體現出Linux的應用領域之廣。
現如今,Linux的學習門檻已不像以前那么高,包括現在越來越多的發行商推出更簡單易用的Linux,如Ubuntu、Mint等,它使我們在操作系統方面除了Windows外的又一選擇,期待Linux的發展越來越 好, 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原創文章,作者:maomaosan2008,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