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發展歷程簡述
概述
本文寫的linux 的發展歷史,閱讀本文你可以知道:
1. linux的發音
2. UNIX的出現和GUN運動以及linux的發展歷史
3. linux的現狀和未來
linux的發音
Linux( 英語發音:/?l?n?ks/ LIN-?ks)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代碼的類UNIX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的內核由林納斯·托瓦茲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5][6],在加上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之后,成為Linux操作系統。Linux也是自由軟件和開放源代碼軟件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只要遵循GNU通用公共許可證,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Linux的所有底層源代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大多數Linux系統還包括像提供GUI的X Window之類的程序。除了一部分專家之外,大多數人都是直接使用Linux發行版,而不是自己選擇每一樣組件或自行設置。
發音
根據linux 創始人的說法,Linux的發音和“Minix”是押韻的。
“Li”中“i”的發音類似于“Minix”中“i”的發音,而“nux”中“u”的發音類似于英文單詞“profess”中“o”的發音。依照國際音標應該是['linэks][?l?n?ks]。
此外有一份Linus Torvalds本人說話的錄音,錄音內容為“Hello, this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pronounce Linux as Linux”,也表明了作者對單詞的讀法Linus_pronounces_linux_(english).mp3
發展歷史:
1.UNIX的出現和發展
1964年由貝爾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及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所共同參與研發,想開發出安裝在大型主機上的一套操作系統,目的是連接1000部終端機,支持300的用戶同時上線,最終的項目是名稱是Multics,1969年,因MULTICS項目的工作進度過于緩慢,最后終究遭裁撤的命運,貝爾實驗室退出此項目,一群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Ken Tompson,Dennis Ritchic,Doug Mcllroy和Joy Ossanna在1969年開始在DEC-PDP7機器上用機器語言寫了一個比MULTICS更簡單的系統,新系統的很多思想來源于MULTICS,只不過封裝在更小的程序包里,1970年,Brian Kemighan給系統命名為“UNIX”,它與“MULTICS”意思相反,與MULTICS復雜相比,UNIX系統更加簡單 (multi的英語前綴是復雜的意思,而un是“非”,相反的意思)。
因為貝爾實驗室寬松的條件,UNIX提供給了許多高校以供他們研究,最著名的是伯克利大學用UNIX開發出來的BSD系統(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BSD系統主要還是用來教學,在之后的發展歷程中,由于AT&T公司要收回UNIX的版權,對加利福利亞大學提起了訴訟,這次官司持續了很久,而且影響很大,隨后由于unix的版權問題和專利的問題,AT&T四處打官司,嚴重影響了UNIX的發展,而且最后發展到大家由于怕專利的問題而不敢使用隨意使用UNIX,UNIX的授權費用也是很高,尤其對于學校,這嚴重影響了科技的進步,在這次事件影響中,有一位專門教授UNIX的教授,由于沒有源碼,就沒有辦法教學生知識,這位名叫Andrew Tanenbaum就自己動手編寫了運行在x86上的類UNIX系統“Minix”,為了避免版權糾紛,教授聲稱自己在編寫過程中沒有看UNIX的代碼,但是自己的系統和UNIX的系統兼容。值得一提的是minix并不是免費的,人們不能在網絡上下載這套源碼,需要購買光盤或者磁盤磁帶才行而且對源代碼的修改與再發布進行了限制,另外,MINIX的16位的設計與當時日漸便宜及受歡迎的、個人電腦的Intel 80386架構兼容得不好。
2.Stallman和GUN計劃
于此同時,地球上的某一個地方,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悄悄的崩潰了,一個名叫Richard Stallman的年輕人走了出來,當時的社會風氣對于軟件的看法和現在不太一樣,大家認為軟件是個人的思想結晶,是個人的私有財產,應當得到保護,而且不光是版權問題,就算使用其軟件業不可修改和再發行,對于使用途徑也是相當嚴格。 "If you share with your neighbor, you are a pirate. If you want any changes, beg us to make them."這句話很好的闡釋了當時人們對于軟件私有的看法。但是Stallman并不是這樣認為,他認為版權不是一個自然權利,而是一個人為的,政府強加的壟斷,限制了用戶復制的自然權利,計算機用戶應該可以自由地修改方案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并自由地共享軟件,因為幫助別人是社會的基礎。
If I am not for myself, who will be for me?
If I am only for myself, what am I?
If not now, when?
基于這種精神,也為了避免出現像UNIX這樣因為版權問題而導致的各種不良問題,Stallman發起了GUN運動,口號是GUN’s Not Unix,同時成立了免稅的自由基金軟件會(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注意這里的free指的是自由的意思比如自由言論,并不是免費。事實上自由和銷售并不沖突,人們可以通過銷售來募集更多的資金來維持社區和自由軟件基金會的發展)。GNU計劃的目標是創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統,重現當年軟件界合作互助的團結精神,為保證GNU軟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復制、修改和發布”,所有GNU軟件都包含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況下,授權所有權利給任何人的協議條款,稱為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
1984年9月Stallman開始了GNU Emacs的編寫工作,到了1985年Stallman編寫的這個文本編輯器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Stallman于是開始采用磁帶磁盤郵寄的方式進行銷售這套小工具,1987年他完成了GCC庫的編寫和C語言編譯器的編寫,到1990年GUN系統幾乎完成,唯一缺失的就是內核,Stallman決定以Mach微內核進行開發,Mach一開始是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到了1994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終止了Mach的開發,自由軟件基金會隨后在猶他大學繼續開發,由于Mach并不是自由軟件基金會的,所以他們希望卡內基梅隆大學能夠承諾Mach作為自由軟件發布,借此提供源代碼,但是這一等就是很長時間,雖然最后Mach也繼續開發而且還開發了HURD,這些都是類UNIX的微內核,但是時間都是等待了很長,而且設計異常復雜,開發非常緩慢。
3.linux誕生
在此期間,地球的另一端,有一個年輕人,名叫Linus Torvalds,在自己的母校在學習了UNIX系統之后開始萌發自己編寫內核的想法,當時Linus Torvalds用的內核是Tanenbaum開發的MINIX,但是MINIX規定只能用于教育,不能用于商業,而且Tanenbaum教授本人對MINIX只是用它來教學,對于繼續開發他不怎么上心,當時的情況是MINIX系統有許多人喜歡,而且希望能繼續開發一些其他的功能,對MINIX的功能需求很是強烈,于是Linus Torvalds就想自己干脆在自己寫一個類似于MINIX系統的內核,當時GUN的許多工具已經發布,Linus Torvalds就利用這些工具開始編寫,項目的名稱就是freax,(這個奇怪的名稱是free和x的組合,free是指免費,而x是大家經常用的后綴,比如UNIX,)開始的項目的只有10000多行,當時編寫程序不像現在不需要考慮硬件的問題,程序反而是為了某一個硬件專門設計,當時Linus Torvalds用的386的機器,這種機器性價比好而且對于多任務處理有很大的提高,Linus Torvalds把自己斷斷續續寫的內核傳到自己學校的FTP服務器上保存,畢竟一個人開發還是有難度的,隨后他在comp.os.minix新聞組上發帖,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且把自己寫的傳了上去,大家一用,發現Linus Torvalds寫的程序可以在386機器上跑,而且能夠讀取MINIX的文件系統,大家就紛紛用了起來,由于在傳的時候負責服務器的同學把那個奇怪的freax改名成了linux,所以大家都叫這個新生的內核為linux。但是Linus Torvalds寫的程序不能兼容unix,隨后Linus Torvalds參考POSIX標準重新寫了內核,放在網上供大家下載。由于重新寫的內核是參考POSIX標準寫的,所以理論上只有符合POSIX的軟件就可以共享,UNIX就是根據POSIX寫的,這樣一來許多UNIX上軟件可以互享在linux上了,在這些原因的影響下,linux很快流行起來,使用率大增,有許多志愿者也愿意在linux上開發,隨后這些幕后的付出者們共同成立了內核維護的網站:www.kernel.org。
4.linux發展和未來
Linus Torvalds把自己的系統在GPL協議下發布了。Linux和GNU的開發者一起把GNU的部件和Linux集成起來,使它成為一個可運行的自由操作系統,Torvalds說,“把Linux發布在GPL下是我所做過的最好的事"。今天在Linus Torvalds帶領下,眾多開發共同參與開發和維護Linux內核。Stallman領導的自由軟件基金會,繼續提供大量支持Linux內核的GNU組件。一些個人和企業開發的第三方的非GNU組件也提供對Linux內核的支持,這些第三方組件包括大量的作品,有內核模塊和用戶應用程序和庫等內容。Linux社區或企業都推出一些重要的Linux發行版,包括Linux內核、GNU組件、非GNU組件,以及其他形式的的軟件包管理系統軟件。
Linux發行版一般是由一些組織、團體、公司或者個人制作并發行的,較為知名的有Fedora、Debian、Ubuntu Opensuse ,CentOS,RedHat,等等,linux一般運用到個人電腦,超級計算機,服務器等,尤其作為服務器,由于穩定和免費,大部分企業使用的都是linux,移動領域Android就是基于linux為基礎開發,在移動領域占據很大的一部分。Linux市場份額逐年提升,成為第三大個人操作系統。在未來的發展中linux的權重會越來越高,越來越流行。
附錄:大事年表
1983:Richard Stallman發起以創建一個自由的操作系統為目標的GNU計劃。
1989:Richard Stallman撰寫第一版的GNU GPL。
1991:Linux內核在8月25日由21歲的芬蘭學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公開發布。
1992:在GNU GPL下Linux內核被重新授權使用,產生第一個“Linux發行版本”。
1993:超過100個開發者致力于Linux內核開發。在他們的努力下,內核逐漸適應GNU的環境,這個為Linux創造巨大的應用空間的廣闊環境。Slackware首次發布。后來在同一年,Debian項目設立,現已成為最大的社區發布項目。
1994: 3月, Torvalds認為內核的所有組件已經完全成熟,他放出了Linux的1.0版本。XFree86項目組提供了一個圖形化用戶界面(GUI).同年Red Hat公司和SUSE發行他們各自的Linux 1.0分發版本。
1995: Linux被移植到DEC Alpha和Sun公司的SPARC平臺上,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它又被廣泛地移植到更多的平臺上。
1996: Linux內核2.0版本發布。此時內核已經支持多處理器,因而成為各大公司的絕佳選擇。
1998:很多大公司,諸如IBM、Compaq ,Oracle表示支持Linux系統。另外,一部分程序員開始圖形化用戶界面KDE的開發。
1999:一些程序員開始致力于開發圖形化環境GNOME,它可以替代依靠Qt工具包才能工作的KDE。在這一年里IBM宣布一項支持Linux的浩大的工程。
2004: XFree86小組分裂,同現有的X Windows標準組織 共同成立X.Org基金會,促使了X Window ServerLinux版本極其快速而迅猛的發展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2.Open Sources : Voices from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
3.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
4.鳥哥私房菜基礎學習篇(第二版)
5.浪潮之巔 吳軍
原創文章,作者:M21-郝建勛,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1331
總結得不錯,如果加些圖片說明可能效果會更好些,加油,加油~
感覺總結倒是不出的,至于排版的話,就需要改善改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