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的主要硬件單元有:
1、磁頭:通過電磁感應的方式對磁盤數據進行讀寫。
2、磁道:在磁盤自傳過程中磁頭劃過的圓形軌跡,這些軌跡是肉眼看不見的特色磁化區域。
3、扇區:磁盤上的每個磁道被等分為若干個圓弧,這些圓弧被稱為扇區。每個扇區可以存放512個字節的信息,磁盤讀寫操作是以扇區為單位進行。
4、柱面:硬盤一般由多塊重疊的盤片構成,每個盤面都被劃分成相等的磁道,具有相同標號的磁道就構成一個柱面。
硬盤的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扇區數*512B
磁盤分區:
磁盤可以劃分4個分區,一般劃分為3個主分區+1個擴展分區,擴展分區下可以劃分邏輯分區。
0磁道是存放磁盤分區信息MBR(2TB以上的磁盤使用GPT技術)
MBR區域構成:
Bootloader:446bytes(系統引導程序,Linux下主要為GRUB)
64bytes分區引導,每16bytes引導一個分區(所以只能劃分4個分區)
2bytesMBR有效標記
GPT:因為MBR中用4個字節存儲分區的總扇區數,最大能表示2的32次方的扇區個數,按每扇區512字節計算,每個分區最大不能超過2TB。磁盤容量超過2TB以后,分區的起始位置也就無法表示了。GUID分區表(GPT)分區機制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
磁盤接口類型:
1、IDE:并口,每個控制器可以接2個硬盤,master和slave
2、SCSI:并口,一個SCSI接口卡接出一根總線,總線上可以接多個硬盤或者盤柜(基本沒人用)
3、SATA:串行口,傳輸速率高
4、SAS:SCSI形式的串行口版,可以和SATA兼容(用的較多)
5、SSD:固態硬盤,電氣化設備(以后基本都用這個)
Linux下硬盤設備信息:
硬盤存放位置/dev/sd[a-z][#]
[a-z]表示第幾塊硬盤,[#數字]表示第幾個硬盤下的第幾個分區
查看系統識別的硬盤和分區信息
/proc/partitions文件可以顯示Linux系統所記錄的分區信息
fdisk -l查看硬盤的實際使用情況(Linux系統未識別的硬盤實際情況也會被識別)
Linux磁盤分區相關命令:
fdisk: 創建、刪除分區,調整分區ID(文件系統類型)等
partx:對一個磁盤或者分區表類型,嘗試解析分區表,告訴內核當前磁盤的分區情況。
kpartx:創建或者查看分區表映射
原創文章,作者:N24-Charlie,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4896
總結的不錯,希望你能熟知這些基礎的知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