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特性之一:命令別名
獲取當前用戶可用的別名的定義:
bash的特性之二:命令歷史
命令語法格式:
history [-c] [-d OFFSET] [n]
history -anrw [FILENAME]
history -ps VALUE [VALUE…]
-c: 清空命令歷史;
-d offset(偏移量):刪除指定命令歷史,offset為history顯示出來的命令數字
-r: 從文件讀取命令歷史至歷史列表中;
-w:把歷史列表中的命令追加至歷史文件中;
history #:顯示最近的#條命令;
bash特性之三:快捷鍵
Ctrl+a:跳轉至命令行行首
Ctrl+e:跳轉至命令行行尾
Ctrl+u:刪除行首至光標所在處之間的所有字符;
Ctrl+k:刪除光標所在處至行尾的所有字符;
Ctrl+l:清屏,相當于clear
bash的特性之四:命令補全和路徑補全
1.命令查找和補全機制:
(1) 查找內部命令;
(2) 根據PATH環境變量中設定的目錄,自左而右逐個搜索目錄下的文件名;
(3) 給定開頭的部分字符串如果能惟一標識某命令程序文件,則直接補全;
不能惟一標識某命令程序文件,再擊tab鍵一次,會給出列表;
2.路徑補全
在給定起始路徑下,以對應路徑下的打頭字串逐一匹配起始路徑下每個文件:
TAB按鍵;
如果能惟一標識,則直接補全;
否則,再一次tab,給出列表;
3.命令行展開
~:自動展開為用戶的家目錄,或指定的用戶的家目錄;
{}:花括號展開??沙休d一個以逗號分隔的路徑列表,并能夠將其展開為多個路徑;
bash的特性之五:命令行展開:
1)、命令行展開;
以某些bash能夠解釋的符號來代替命令中的某些參數。
~:展開為用戶的家目錄;
例:切換至家目錄
cd ~;pwd
/root
{}:可承載一個以逗號分隔的列表,并將其展開為多個路徑;
例:在/tmp/d目錄下創建f1,f2,f3三個文件
touch /tmp/d/f{1,2,3}
bash
bash特性之六:命令的執行狀態結果:
1)、bash的基礎特性之狀態值返回:在bash中使用一個特殊的變量$?來保存上一個命令的執行狀態結果。
0表示成功,
1-255表示失敗
bash特性之七:變量
變量替換:把變量引用符號出現的位置替換為其指向的內存空間中的數據;
bash變量種類:
本地變量:作用域為當前shell進程;不包括其子進程;
環境變量:使用域為當前shell進程及其子進程;
局部變量:作用域:生效范圍,也即可引用到的范圍;
變量賦值:NAME=VALUE
原創文章,作者:N24_xingxiu,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8052
內容不是很多,但都是常用的一些,希望多多練習。文中只提到了變量的賦值,可以寫一下變量的引用,效果會更好.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