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主要分為五個部分:
1. 控制器(Control):是整個計算機的中樞神經,其功能是對程序規定的控制信息進行解釋,根據其要求進行控制,調度程序、數據、地址,協調計算機各部分工作及內存與外設的訪問等。
2. 運算器(Datapath):運算器的功能是對數據進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即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
3. 存儲器(Memory):存儲器的功能是存儲程序、數據和各種信號、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時提供這些信息。
4. 輸入(Input system):輸入設備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合稱為外部設備,簡稱外設,輸入設備的作用是將程序、原始數據、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現場采集的數據等信息輸入到計算機。常見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器、光電輸入機、磁帶機、磁盤機、光盤機等。
5. 輸出(Output system):輸出設備與輸入設備同樣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外算機的中間結果或最后結果、機內的各種數據符號及文字或各種控制信號等信息輸出出來。微機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終端CRT、打印機、激光印字機、繪圖儀及磁帶、光盤機等。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本,并描述不同發行版本之間的聯系區別。
Debian,ubuntu,mint,knopix,Slackware,Suse,OpenSUSE,RedHat,Fedora,CentOS,Gentoo,ArchLinux等;
不同的發行版之間的聯系在于它們所使用的內核是相同的,而區別在于不同的廠商制作出的發行版里的命令和軟件都有細微的不同。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一切皆文件,盡量避免跟用戶交互,配置數據存儲在文本中,小程序聯手解決大問題。
4.說明Linux系統上的命令使用格式,并詳細介紹:ifconfig,echo , tty ,startx , export , pwd , history ,shutdown , poweroff , reboot , hwclock , 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1.ifconfig 是一個用來查看、配置、啟用或禁用網絡接口的工具
常用方法:ifconfig #查看配置信息
ifconfig [網絡設備] [網絡地址][netmask(子網掩碼)] #配置網絡
ifconfig [網絡設備] up #啟用指定網卡
ifconfig [網絡設備] down #關閉指定網卡
2.echo 用于在shell中打印shell變量的值,或者直接輸出指定的字符串
常用方法:echo "123" #輸出123
echo "123" >> abc.txt #追加123到abc.txt文件里
3.tty 顯示出連接到當前標準輸入的終端設備文件名
常用方法:tty
4.startx 啟動圖形界面
常用方法:startx
5.export 顯示和設置環境變量值
常用方法:export #查看當前環境變量
export a #加入環境變量a
export -n a #刪除環境變量a
6.pwd 顯示用戶當前工作目錄
常用方法:pwd
7.history 顯示曾執行過的命令, 也可以根據顯示重新執行需要的命令
常用方法:history 5 #顯示5條最近的命令
histroy -c #情況歷史命令
histroy -w #當前緩沖區命令寫入歷史命令中
8.shutdown 系統關機命令
常用方法:shutdown -h now #立即關機
shutdown -h 11:50 #11:50分關機
9.poweroff 系統關機命令
常用方法:poweroff
10.reboot 系統重啟命令
常用方法:reboot
11.hwclock 顯示或設置當前的硬件日期和時間
常用方法:hwclock
12.date 顯示或設置系統時間與日期
常用方法:date
date -s "2016-12-01 9:00" #設置當前時間
date +"%Y-%m-%d" #控制輸出當前年月日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1. –help
2. man(1-8)
3.info
4.whatis
man(1-8)
1:用戶命令;
2:系統調用;
3:C庫調用;
4:設備文件及特殊文件;
5:文件格式;(配置文件格式)
6:游戲使用幫助;
7:雜項;
8:管理工具及守護進行;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能規定。
目錄描述:
/ 第一層次結構的根、整個文件系統層次結構的根目錄。
/bin/ 需要在單用戶模式可用的必要命令(可執行文件);面向所有用戶,例如:cat、ls、cp,和/usr/bin類似。
/boot/ 引導程序文件,例如:kernel、initrd;時常是一個單獨的分區[6]
/dev/ 必要設備, 例如:, /dev/null.
/etc/ 特定主機,系統范圍內的配置文件。關于這個名稱目前有爭議。在貝爾實驗室關于UNIX實現文檔的早期版本中,/etc 被稱為/etcetra 目錄,[7]這是由于過去此目錄中存放所有不屬于別處的所有東西(然而,FHS限制/etc存放靜態配置文件,不能包含二進制文件)。[8]自從早期文檔出版以來,目錄名稱已被以各種方式重新稱呼。最近的解釋包括反向縮略語如:"可編輯的文本配置"(英文 "Editable Text Configuration")或"擴展工具箱"(英文 "Extended Tool Chest")。[9]
/etc/opt/ /opt/的配置文件
/etc/X11/ X_Window系統(版本11)的配置文件
/etc/sgml/ SGML的配置文件
/etc/xml/ XML的配置文件
/home/ 用戶的家目錄,包含保存的文件、個人設置等,一般為單獨的分區。
/lib/ /bin/ and /sbin/中二進制文件必要的庫文件。
/media/ 可移除媒體(如CD-ROM)的掛載點 (在FHS-2.3中出現)。
/lost+found 在ext3文件系統中,當系統意外崩潰或機器意外關機,會產生一些文件碎片在這里。當系統在開機啟動的過程中fsck工具會檢查這里,并修復已經損壞的文件系統。當系統發生問題??赡軙形募灰苿拥竭@個目錄中,可能需要用手工的方式來修復,或移到文件到原來的位置上。
/mnt/ 臨時掛載的文件系統。比如cdrom,u盤等,直接插入光驅無法使用,要先掛載后使用
/opt/ 可選應用軟件包。
/proc/ 虛擬文件系統,將內核與進程狀態歸檔為文本文件(系統信息都存放這目錄下)。例如:uptime、 network。在Linux中,對應Procfs格式掛載。該目錄下文件只能看不能改(包括root)
/root/ 超級用戶的家目錄
/sbin/ 必要的系統二進制文件,例如: init、 ip、 mount。sbin目錄下的命令,普通用戶都執行不了。
/srv/ 站點的具體數據,由系統提供。
/tmp/ 臨時文件(參見 /var/tmp),在系統重啟時目錄中文件不會被保留。
/usr/ 默認軟件都會存于該目錄下。用于存儲只讀用戶數據的第二層次;包含絕大多數的(多)用戶工具和應用程序。
/var/ 變量文件——在正常運行的系統中其內容不斷變化的文件,如日志,脫機文件和臨時電子郵件文件。有時是一個單獨的分區。如果不單獨分區,有可能會把整個分區充滿。如果單獨分區,給大給小都不合適。
原創文章,作者:ladmin,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1789
總結的很好,下次要加一例子說明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