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詳解
大綱:
1、什么是raid
2、如何實現raid
3、為什么要使用raid
4、raid使用方法詳解
5、mdadm(軟raid)使用
1、什么是raid:
raid全稱為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 獨立磁盤構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陣列,即多塊磁盤組成形成不同能力的磁盤陣列。
2、如何實現raid:
raid從實現方式來說有三種,第一種是外接式磁盤陣列,即自盤陣列柜;第二種是內接式raid,即磁盤陣列卡,第三種是通過軟件來實現。
3、為什么要使用raid:
raid是未來發展的必要結果,因為在使用單獨一塊硬盤作為服務器的數據存儲器時,不但要面對因爆炸式的數據吞吐量導致的服務器運行緩慢,而且有可能會因過載而宕機,這種結果是所有企業都無法去承擔的。所以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raid就應運而生了。
raid可以通過磁盤并行讀寫來提高io能力,(io:input/output,代表輸入輸出)而且也可以通過磁盤冗余來提高耐用性。
4、raid使用方法詳解:
raid是通過不同級別來實現不同的功能的,以下是不同級別所對應的功能:
RAID-0: 0,條帶卷,strip;將2+塊硬盤當一塊用,并行i/o,提高io能力;
讀、寫性能提升;
可用空間:N*min(s1,s2,s3.。。)
無冗余能力
最少磁盤數:2,2+
RAID-1: 1,鏡像卷,mirror;將其中的一塊硬盤作備份磁盤,提高磁盤的冗余能力;
讀性能提升、寫性能略微下降;
可用空間:1*min(s1,s2,s3.。。)
有冗余能力;
最少磁盤數:2,2+
RAID-4:一塊磁盤存放校驗碼,容易成為瓶頸,可通過異或運算恢復數據
這種結構的磁盤有冗余性,但缺點是對校驗盤的訪問壓力很大,所以校驗盤有很大概率會損壞同時因為校驗盤的IO的限制導致我們硬盤讀取速率不高并且硬盤的損壞率也很高。
RAID-5:由三塊以上硬盤組成,將校驗碼均勻分布到每塊磁盤上,解決校驗瓶頸問題
讀、寫性能提升
可用空間:(N-1)*min(s1,s2,s3…)
有容錯能力:1塊硬盤(可允許一塊磁盤損壞)
最少磁盤數:3,3+
RAID-6:由四塊以上硬盤組成
讀、寫性能提升帶有兩種分布存儲的奇偶校驗碼的獨立磁盤結構
可用空間:(N-2)*min(s1,s2,s3…)
用容錯能力:2快磁盤
最少磁盤數:4,4+
混合raid:
RAID10:先組raid1,然后再組raid0;
讀、寫性能提升
可用空間:N*min(s1,s2,…)/2
有容錯能力;每組鏡像最多壞一塊;
最少磁盤數:4,4+
RAID01:先做raid0,然后再做raid1;
讀寫性能提升
可用空間:N*min(s1,s2,…)/2
有容錯能力:同時間必須有一組raid0完好
最少磁盤數:4,4+
5、mdadm(軟raid)使用:
結合內核中的md(multi devices)
命令的語法格式:
mdadm [mode] <reiddevice> [options] <component-devices>
支持的raid級別:
LINEAR,RAID0,RAID4,RAID5,RAID6,RAID10
模式:
創建 -C
裝配 -A
監控 -F
管理 -f,-r,-a
<raiddevice>:
/dev/md#
<commponent-devices>:
任意塊設備
-C:創建模式 指明類型(fd)
-n #:使用#個塊設備來創建次RAID
-l #:指明要創建的raid的級別;
-a {yes|no} : 自動創建目標RAID設備的設備文件;
-c CHUNK_SIZE: 指明塊大小;
-x #:指明空閑的個數;
-D:顯示raid的詳細信息;
mdadm -D /dev/md#
例如:
創建一塊/dev/md0的raid,快大小為128bit,raid級別為1,自動創建raid設備文件,使用2塊磁盤,指定1塊為空閑磁盤,由sdb{1,2,3}來創建:
管理模式
-f:標記指定磁盤為損壞;
-r:移除磁盤
-a:添加磁盤
觀察md的狀態:
cat /proc/mdstat
停止md設備:
mdadm -S /dev/md# (刪除raid)
原創文章,作者:N25_韓奇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4490
兄弟總結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