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計算機組成部分分為硬件及軟件。
硬件:
計算機硬件主要有五大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1)運算器、控制器,統稱為處理器,也就是CPU:
主要功能是對各種數據進行運算,包括加、減、乘、除的算術運算,還包括進行邏輯判斷的能力,如“與”“或”“非”的基本邏輯判斷。
2)存儲器:
將輸入設備接收到的信息,以二進制形式存儲到存儲器中,計算機中只有用“0”或“1”的二進制來表示數據。計算機中所有的信息必須轉換成“0”或“1”來進行存儲,如英文字母、運算符號等信息。
3)輸入設備:
用來向計算機輸入各種數據及程序的設備,輸入設備把各種形式的信息,如數字、字母、文字及圖像等信息轉換為數字形式的“編碼”,即計算機能夠識別到的二進制形式,把他們輸入到計算機中存儲起來。包括鍵盤、鼠標等都屬于輸入設備。
4)輸出設備:
從計算機輸出各類數據的設備,把計算機加工處理完后的結果,變成人或其他設備能夠識別和接收的形式,如文字、字母、數字、圖像等形式。包括顯示器、打印機等屬于輸出設備。
軟件:
將底層的硬件設備所提供的功能,通過軟件的形式來展現出來。
1)低級語言:
接近計算機底層的編程語言,執行效率高,速度快,直接對硬件進行操作,但是不易于學習使用。包括匯編語言、機器語言、嵌入式等;
2)高級語言:
更接近人類語言邏輯的編程語言,開發效率高,更易于學習與使用。包括C、C++、Java、Python等;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1)Redhat:商業公司維護的發行版本。
主要發行版本包括:
RHEL(Redhat Enterprise Linux):即Redhat企業版,該版本的補丁為免費用戶僅提
供源碼,為收費用戶提供解決方案。
CentOS:REHL的社區克隆版本,由社區為用戶提供補丁的源碼轉換。
Fedora Core:由原來的Redhat桌面版本發展而來,屬于免費版本。
RHEL與CentOS穩定性非常好,適合服務器使用;Fedora Core穩定性較差,適用于桌面使用
2)Debian:屬于社區類的Linux,迄今為止最遵循GUN規范的Linux系統。
主要發行版本包括:
Ubuntu:最適合做桌面系統Linux發行版本。
Knoppix:采用特殊壓縮技術,不需要硬盤安裝即可為用戶使用,便于光盤教學演示
等。
3)Slackware:基于SLS的發行版
主要發行版本包括:
S.u.S.E:SUSE Linux,包括SLES(企業版),OpenSUSE(免費版)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1)一切皆文件:文件、目錄、字符設備及硬件設備在Linux系統中均以文件形式存在,雖然類型不同,但是對其提供的卻是同一套操作界面。
2)由眾多目的單一的小程序組成,一個程序只實現一個功能,多個程序組合完成復雜任務:能夠保證Linux內核的高效運行,在保證單一任務高效的同時,復雜的多任務程序也同樣是高效的。
3)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Linux所有的配置信息都存放在文本配置文件當中,用戶只需用任何一款文本編輯器即可進行修改,便于用戶使用。
4)盡量避免與用戶交互:Linux屬于開源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簡潔的命令行方式去排錯,修改配置,一切都是簡潔明了為基礎。
5)自由與分享:Linux是自由軟件,當然也不是無限自由,之所以使用GUN的General Public License作為限制,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享受這種修改和權力,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最大的自由化。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常用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的示例來闡述。
1)ifconfig: 查看和配置網絡設備;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13:DB:AC
inet addr:192.168.1.36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13:dbac/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21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1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3076 (3.0 KiB) TX bytes:1625 (1.5 KiB)
eth2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0C:29:13:DB:B6
inet addr:10.1.1.3 Bcast:10.1.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0c:29ff:fe13:dbb6/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6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67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7661 (7.4 KiB) TX bytes:12759 (12.4 KiB)
lo Link encap:Local Loopback
inet addr:127.0.0.1 Mask:255.0.0.0
inet6 addr: ::1/128 Scope:Host
UP LOOPBACK RUNNING MTU:16436 Metric:1
R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0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0
RX bytes:0 (0.0 b) TX bytes:0 (0.0 b)
2)echo:顯示,回顯;
[root@localhost ~]# echo "hello"
hello
[root@localhost ~]# echo $SHELL
/bin/bash
3)tty:顯示終端機連接標準輸入設備的文件名稱
[root@localhost ~]# tty
/dev/pts/0
4)startx:啟動圖形化界面
5)export:設置或顯示環境變量
6)pwd:顯示工作目錄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pw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7)history:顯示歷史命令
[root@localhost /]# history
1 ifconfig
2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3 ls
4 cat ifcfg-eth0
5 cat ifcfg-eth2
6 cat ifcfg-eth1
7 vim ifcfg-eth1
8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9 ifconfig
10 ifconfig eth0 up
11 ifconfig
12 ifconfig eth2 up
13 ls
14 mv ifcfg-eth1 ifcfg-eth2
15 ifconfig eth2 up
16 ls
17 cat ifcfg-eth2
18 vim ifcfg-eth2
19 ifconfig eth2 up
20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8)shutdown:關機,重啟命令;
-r shutdown后重啟
-h 關機
-s 關機
-s -t 設置關機倒計時
9)poweroff:關機,關閉電源
10)reboot:重啟
11)hwclock:查看硬件時鐘;
[root@localhost /]# hwclock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時03分48秒 -0.907949 seconds
[root@localhost /]#
[root@localhost /]# hwclock -r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0時33分08秒 -1.345162 seconds
12)date:查看系統時鐘;
格式:#date 月日時分年.秒
例:
[root@localhost /]# date +%F #顯示當前年月日
2016-12-31
[root@localhost /]# date +%Y #顯示當前年份
2016
[root@localhost /]# date +%y #顯示當前年份后2位
16
[root@localhost /]# date +%d #顯示日
31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man文檔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分為內部和外部命令
用type來區分
[root@localhost /]# type pwd #內部命令
pwd is a shell builtin
[root@localhost /]# type cat #外部命令
cat is /bin/cat
內部命令使用help:
[root@localhost /]# help pwd
pwd: pwd [-LP]
Print the name of the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Options:
-L print the value of $PWD if it names the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P print the physical directory, without any symbolic links
外部命令使用man命令:man COMMAND
首先通過whatis命令查看該命令位于man哪個章節
[root@localhost /]# whatis ifconfig
ifconfig (8) – configure a network interface
[root@localhost /]# man 8 ifconfig
IFCONFIG(8) Linux Programmer’s Manual IFCONFIG(8)
NAME
ifconfig – configure a network interface
SYNOPSIS
ifconfig [interface]
ifconfig interface [aftype] options | address …
man命令章節劃分:
1、所有用戶可以使用的命令
2、系統內核調用,不是每個命令都有系統調用(如:man 2 read)
3、庫調用
4、特殊文件,如:/dev/tty1
5、文件格式(命令配置文件的語法,如:man 5 passwd)
6、游戲相關
7、雜項
8、管理員命令,如:fdisk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bin
存放系統所需要的那些命令,比如ls、cp、mkdir等命令;功能和/usr/bin類似,這個目錄中的文件都是可執行的、普通用戶可以使用的命令。
/sbin
該目錄存放root用戶的常用系統命令用戶無權限執行這個目錄下的命令。
/boot
這是Linux系統啟動時所需要的文件目錄,文件目錄下存放有比如initrd.img等文件,grub系統引導管理器也位于這個目錄。
/dev
設備文件存儲目錄,比磁盤、光驅。
/etc
系統配置文件的所在,一些服務器的配置文件也在這里;比如用戶帳號及密碼配置文件。當系統啟動時,需要讀取其參數進行相應的配置
/home
普通用戶目錄默認存放目錄
/lib
存放庫文件的目錄,目錄中存放在著系統動態鏈接共享庫的。
/lib64
64位系統特有的存放64位庫文件目錄
/tmp
臨時文件目錄,有時用戶運行程序的時候,會產生臨時文件就放在此目錄下
/usr
這個是系統存放程序的目錄,比如命令、幫助文件等。當我們安裝一個Linux發行版官方提供的軟件包時,大多安裝在這里。
/usr/bin
普通用戶可執行文件目錄
/usr/sbin
超級權限用戶root可執行命令存放目錄
/usr/src
內核源代碼默認的放置目錄
/usr/local
通常用來安裝第三方程序
/var
這個目錄的內容是經常變動的,/var下有/var/log這是用來存放系統日志的目錄
/media
本目錄是空的,是用于掛載的
/srv
一些服務需要訪問的文件存放在這
/sys
系統的核心文件
/lost+found
系統異常信息存放目錄
/misc
存放從Dos下進行安裝的實用工具
/root
超級用戶登錄的主目錄
/mnt
系統預留讓用戶來進行移動設備掛載時的目錄
/opt
系統預留給用戶存放安裝文件的目錄
/selinux
Redhat/Centos系統特有的目錄,存放有關SElinux的配置文件
/proc
系統硬件和內存中的信息的映射文件
原創文章,作者:徐 琦,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