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建一個10G分區,并格式為ext4文件系統;
(1) 要求其block大小為2048, 預留空間百分比為2, 卷標為MYDATA, 默認掛載屬性包含acl;
~]# fdisk /dev/sda (n, +10G 創建10G分區,w保存退出)
~]# partx -a /dev/sda ; 更新內核驅動表
~]# cat /proc/partitions
~]# mke2fs -t ext4 -b 2048 -m 2 -L "MYDATA" /dev/sda8
`]# tune2fs -o acl /dev/sda8
(2) 掛載至/data/mydata目錄,要求掛載時禁止程序自動運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訪問時間戳;
~]# mount -o noexec,noatime /dev/sda8 /data/mydata
2、創建一個大小為1G的swap分區,并創建好文件系統,并啟用之;
3、寫一個腳本
(1)、獲取并列出當前系統上的所有磁盤設備;
(2)、顯示每個磁盤設備上每個分區相關的空間使用信息;
這里用到命令lsblk和df,全面一個命令相當于fdisk -l 的顯示信息的縮寫:列出了這個磁盤的所有分區信息,df命令只能查看當前系統所掛載的分區表
vim cat_disk.sh ;查看磁盤信息的腳本文件
#!/bin/bash
#Athor:smile
#Date:2017-1-22
echo "This computer all fdisk of informatioin:"
lsblk
echo "Current system of mount info:"
df -Tha
4、總結RAID的各個級別及其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博客地址:
5、創建一個大小為10G的RAID1,要求有一個空閑盤,而且CHUNK大小為128k;
~]#mdadm -C /dev/md0 -c 128k -a yes -n 3 -x 1 -l 5 /dev/sda{4,5,6,7}
解釋 -C是創建,-a 自動回答yes -n 用3塊磁盤創建,-x 用一塊磁盤做空閑, -l 是級別RAID-5 , -c 指定chunk 為128k
~]#mke2fs -t ext4 -b 2048 -L MYDATA /dev/dm0 格式化整個分區塊
~]#mkdir /mydata
~]#mount /dev/md0 /mydata 掛載
6、創建一個大小為4G的RAID5設備,chunk大小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統,要求可開機自動掛載至/backup目錄,
而且不更新訪問時間戳,且支持acl功能;
~]#mdadm -C /dev/md0 -c 256k -a yes -n 3 -x 1 -l 5 /dev/sda{4,5,6,7}
解釋 -C是創建,-a 自動回答yes -n 用3塊磁盤創建,-x 用一塊磁盤做空閑, -l 是級別RAID-5 , -c 指定chunk 為256k
~]#mke2fs -t ext4 -b 2048 -L MYDATA /dev/dm0 格式化整個分區塊
~]# tune2fs -o acl /dev/dm0 ;修改掛載模式
~]#mkdir /backup
~]#mount -o noatime /dev/md0 /backup 掛載
7、寫一個腳本
(1) 接受一個以上文件路徑作為參數;
(2) 顯示每個文件擁有的行數;
(3) 總結說明本次共為幾個文件統計了其行數
8、寫一個腳本
(1) 傳遞兩個以上字符串當作用戶名;
(2) 創建這些用戶;且密碼同用戶名;
(3) 總結說明共創建了幾個用戶;
9、寫一個腳本,新建20個用戶,visitor1-visitor20;計算他們的jk之和;
原創文章,作者:不忘初衷,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6992
寫的很好,多多注意排版問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