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x 簡史
1965年時,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加入一項由奇異電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的計劃;該計劃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務、多層次(multi-user、multi- 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統。直到1969年,因MULTICS計劃的工作進度太慢,該計劃就被停了下來。當時,Ken Thompson(后被稱為Unix之父)已經有一個稱為「星際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機器上跑,但是反應非常的慢,正巧也被他發現了一部被閑置的PDP-7(Digital的主機),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將「星際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這部PDP-7就此在整個計算機歷史上留下了芳名。
MULTICS 其實是"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的縮寫,在1970年時,那部PDP-7卻只能支持兩個使用者,當時,Brian Kernighan 就開玩笑地戲稱他們的系統其實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縮寫為"UNICS",后來,大家取其諧音,就稱其為"Unix"了。1970年可稱為是Unix元年。
1971年,他們申請了一部PDP-11/20,申請的名義是:要發展文書處理系統。該提案被獲采納,他們也發展出了一套文書處理系統 ─ 就是現在Unix操作系統里面文書處理系統(nroff/troff)的前身。有趣的是,沒有多久,貝爾實驗室的專利部門真的采用了這套系統作為他們處理文件的工具,而貝爾實驗室的專利部門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Unix的第一個正式使用者。當時,那部PDP-11/20只有0.5MB磁盤空間。而描述這整個系統的文件被標示為:"First Edition",版本日期是1970年11月。從此以后,Unix的版本就以系統文件的版別來稱呼。
UNIX家譜
UNIX的歷史開始于1969年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即著名的K&G,C語言的發明人)與一群人在一部PDP-7上進行的一些工作,后來這個系統變成了UNIX。它主要的幾個版本為:
V1(1971):第一版的UNIX,以PDP-11/20的匯編語言寫成。包括文件系統,fork、roff、ed等軟件。
V4(1973):以C語言從頭寫過,這使得UNIX修改容易,可以在幾個月內移植到新的硬件平臺上。最初C語言是為UNIX設計的,所以C與UNIX間有緊密的關系。
V6(1975):第一個在貝爾實驗室外(尤其是大學中)廣為流傳的UNIX版本。這也是UNIX分支的起點與廣受歡迎的開始。1.xBSD (PDP-II)就是由這個版本衍生出來的。
V7(1979):在許多UNIX玩家的心目中,這是“最后一個真正的UNIX,”這個版本包括一個完整的K&RC編譯器,Bourne shell。V7移植到VAX機器后稱為32V。
目前開發UNIX(System V)的公司是Unix System Laboratories (USL)。USL本為AT&T所有,1993年初被Novell收購。Novell于1993年末將UNIX這個注冊商標轉讓給X/Open組織。
目前為止,UNIX有兩大流派:那就是AT&T發布的UNIX操作系統System V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布的UNIX版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SVR4是兩大流派融合后的產物。1991年底,與System V針鋒相對的開放軟件基金會(Open Software Foundation)推出了OSF/1。
貝爾實驗室Unix 發展簡史
|
UNIX/Linux發展圖譜(簡) |
UNIX/Linux發展圖譜(詳)
![]() |
UNIX/Linux發展圖譜(詳) 點擊查看大圖 |
現在幾種主要的UNIX版本:
◆AIX:IBM的UNIX,是根據SVR2(最近已經出到SVR3.2)以及一部分BSD延伸而來,加上各種硬件的支持。具備特有的系統管理(SMIT)。
◆386BSD:Jolitz從Net/2 software移植過來的。支持Posix,32位。
◆FreeBSD:1.x從386BSD 0.1而來,FreeBSD 2.x版是用4.4BSD lite改寫。
◆HP-UX(HP):舊系統是從S III(SVRx)發展面來,現在是由SVR2(4.2BSD)發展而來,目前是10.x版。
◆Linux(x86):遵從POSIX,SYSV及BSD的擴展,這一點從上頁表中即可看出。
◆OSF/1(DEC):DEC對OSF/1的移植。
◆SCO UNIX(x86):SVR3.2,目前影響較大的PC UNIX。
◆SunOS(680×0,Sparc,i386):根據4.3BSD,包含許多來自System V的東西。Sun的主要成果在于:NFS,OpenLook GUI標準,后來演變為Solaris 。這也是目前最著名的UNIX版本之一。
◆Ultrix(DEC):根據4.2BSD再加上許多4.3BSD的東西。
◆Xenix(x86):Intel硬件平臺上的UNIX,以SVR2為基礎,由微軟推出。在中國使用較廣泛。
現在UNIX兩大流派System V與OSF/1
![]() |
常見BSD系統介紹
FreeBSD系統
FreeBSD的發展始于1993年,在1993年由于許多原因,Bill Jolitz不再改進386/BSD每戶,但是有人員表示要繼續386/B SD,這就產生了兩大派別,其中一派是以通用***為主,產生了現在的NetBSD它可用于很多硬件平臺,另一派是以實用性為主,產生了FreeBSD,主要用于個人計算機和少數平臺。在研究過程中,由于受到BSD和AT&T公司的法律糾紛影響,FreeBSD小組不得不刪除部分涉及版權的源代碼而重新編寫屬于自己的代碼。這相當于重新做了一次移植,導致FreeBSD落后了Linux一步,使自己失去了壯大的機會。但在新的代碼研發成功以后,FreeBSD加快了開發節奏,使得它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衍生產品:PC-BSD、DesktopBSD、GhostBSD、蘋果OS x和 ios。
BSD/OS系統
BSD/OS是一個商業版本的操作系統,他是BSDI公司的作品,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占有一定的份額,由于它是商業操作系統所以能夠獲得一定的硬件廠商支持,這些廠商 也許不想把自己的硬件技術提供給免費的操作系統,這可能就是它的優勢。其實它和FreeBSD有著很深的淵緣,它的開發人員實際就是原來的BSD UNIX的部分開發人員,不僅在技術上有廣泛的合作,在商業方面BSD公司和提供FreeBSD服務的公司也有各種業務上的往來。
NetBSD系統
NetBSD也是一個基于4.4 BSD的UNIX操作系統。它是由于科研人員為了在RISC工作站上使用而產品的。由于工作站的系統升級和各種廠商的支持問題,科研人員把4.4 BSD移植到這些硬件平臺而發展出來了現在的操作系統NetBSD。
它實際上和FreeBSD是親兄弟,在發展的初期,他們的開發都是相同的,這造成了這兩種系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這兩種系統互相借鑒,你可以在每種系統中找到另外一種系統的蚊子。隨著這兩種系統的硬件定位不同,兩種系統漸漸分享開來,FreeBSD主要是為個人計算機設計,Intel及其兼容硬件的平臺,我們都知道Intel芯片主要運行在個人計算機舊,所以,FreeBSD也可以說是 一些個個人計算機平臺(同Windows相同)。而NetBSD的開發就是為了在RISC工作站上使用,它的設計就要求運行在多系統,擁有最大的可移植性,到如今它可以支持30多種硬件平臺,是目前支持平臺數目最多的操作系統。
OpenBSD系統
這實際上是一個NetBSD的派生版本,它的產生只是為了追求系統的高度安全。同時為了避開美國當局安全軟件和加密算法的出口限制,他們就在加拿大進行開發研究工作。這套系統的就是獲得高度的安全,所以它的各種設置都是最大安全設置。這套系統現在正在慢慢的被廣大用戶所認識。目前普遍應用于安全設備后臺。
原創文章,作者:晚明傷哥,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735
非常詳細,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