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僅僅記錄個人認為重要的內容)
CPU的相關概念
主頻:主頻是cpu的時鐘頻率(cpu clock speed),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1秒內發生的同步脈沖數)
的簡稱。單位是HZ,一般 來說,主頻越高,cpu的速度越快。由于內部結構的不同,并非所有的時鐘頻率
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樣
外頻:系統總線的工作頻率,cpu與外部(主板芯片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鐘頻率
倍頻: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
三者關系:主頻=外頻*倍頻
緩存:一級緩存/二級緩存/三級緩存
內存總線速度(memory-bus speed):一般等于cpu外頻,指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地址總線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
服務器的分類:
按照cpu體系架構來區分。服務器主要分為兩類:
非X86服務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
x86服務器:又稱CISC(復雜指令集)
內存帶寬:DDR,double data rate
內存帶寬是指內存與北橋芯片之間的數據傳輸率
計算公式:
內存帶寬=內存總線頻率x數據總線位數/8
硬盤緩存的作用:
硬盤緩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系統前后級讀寫速度不匹配的問題,以提高硬盤的讀寫速度
硬盤接口的類型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電子集成驅動器,本意是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件驅動器
SCSI:Samll Computer System In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與IDE完全不同的接口,他不是專門為硬盤設計,而是一種總線型的系統接口
ATA技術是一個關于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的技術規范族。最初,IDE只是一項企圖把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接口技術。 隨著IDE/EIDE得到的日益廣泛的應用,全球標準化協議將該接口自誕生以來使用的技術規范歸納成為全球硬盤標準,這樣就產生了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SATA(串行ATA)是一種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兼容SATA
目前主流的硬盤接口為SATA和SAS接口,因此,硬盤按接口類型為SATA硬盤和SAS硬盤
存儲基礎知識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附加存儲
NAS:Network Atached Storage 網絡附加存儲
SAN:Storage Area Networks 區域存儲網絡
原創文章,作者:xiangx,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6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