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FHS-文件系統層級結構標準簡要說明
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FHS針對目錄樹架構對以下三個目錄進行定義:
/ (root, 根):與開機系統有關
/usr (unix software resource):與應用程序安裝及運行有關,應用程序默認安裝目錄
/var (variable):與系統運行過程有關
文件系統層級結構標準:
在我們使用Linux各種版本時,可以發現一個顯而易見的“規律”, 就是每版Linux的根(/)目錄下的文件夾名幾乎全部相同,
why?
Because the system follows the FHS.
我們一起來解析FHS,下面是CentOS Linux release 7.3.1611 (Core)的目錄結構說明:
/:根 ├── bin -> usr/bin:存放用戶使用的二進制可執行命令,例如:cd ,ls 等命令
├── boot:存放系統啟動,引導相關文件,例如:bootloader,grub等
├── dev:存放設備文件,例如:sda1,sdb1,tty等
├── etc:存放系統配置文件,例如:網絡配置文件,yum源配置文件等
├── home:用戶家目錄,新建用戶時默認在/home目錄下創建同名目錄,可在新建用戶時使用-d選項設置家目錄
├── lib -> usr/lib:存放32位程序運行時調用的動態庫及內核模塊文件
├── lib64 -> usr/lib64:存放64位程序運行時調用的動態庫及內核模塊文件
├── media:掛載點,掛載可移動存儲設備,例如:CD,
├── mnt:掛載點,掛載臨時文件及存儲設備
├── opt:第三方應用軟件安裝位置,一般習慣安裝到/usr/local下
├── proc:偽文件系統,存放將內核與進程等相關信息抽象虛擬的文件,所以不占用磁盤空間
├── root:root(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
├── run:存放系統啟動以后描述系統信息的文件(放置PID的目錄),關機后清空
├── sbin -> usr/sbin:存放root(系統管理員)使用的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 srv:可理解為"service",系統運行時某些服務所需要調用的數據
├── sys:偽文件系統,存放將系統硬件等相關信息抽象虛擬文件,同樣不占用磁盤空間
├── tmp:存放臨時文件及某些應用所產生的臨時文件
├── usr:此目錄下目錄結構也遵循FHS,稱為第二層(子層)FHS結構,主要存放應用程序安裝及執行的有關文件,例如:/usr/share/man目錄存放man命令執行時所需調用的在線幫助文件,/usr/include存放應用程序調用的頭文件
└── var:此目錄下目錄結構也遵循FHS,稱為第二層(子層)FHS結構,主要存放日志,郵件,隊列,應用相關文件
/var/log/message 系統日志
/var/log/boot.log 啟動日志
/var/log/dmesg 內核及硬件的有效信息
/var/log/mail.log 郵件日志
/var/log/cron 計劃任務的日志
/var/lib/mysql mysql數據存放目錄
/var/spool/mail 用戶郵件存放目錄
/var/spool/cron 計劃任務相關
…………
注意 : – 帶有 "->" 為符號鏈接文件,
– 開機過程中系統只會掛載/目錄,所以有些目錄要與/目錄放在同一分區下。
1 /etc:存放系統配置文件,例如:網絡配置文件,yum源配置文件等
2 /bin:存放用戶使用的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3 /dev:存放設備文件
4 /lib:存放程序運行時調用的動態庫及內核模塊文件
5 /sbin:存放root(系統管理員)使用的二進制可執行命令,
原創文章,作者:wangy,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71807
內容上寫的很詳細,不過排版上可以排的更好一些,也可以圖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