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t 查看文件內容
2、Cp 拷貝
-a:此參數的效果和同時指定“-dpR”參數相同;
-d:當復制符號連接時,把目標文件或目錄也建立為符號連接,并指向與源文件或目錄連接的原始文件或目錄;
-f:強行復制文件或目錄,不論目標文件或目錄是否已存在;
-i:覆蓋既有文件之前先詢問用戶;
-l:對源文件建立硬連接,而非復制文件;
-p:保留源文件或目錄的屬性;
-R/r: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與子目錄一并處理;
-s:對源文件建立符號連接,而非復制文件;
-u:使用這項參數后只會在源文件的更改時間較目標文件更新時或是名稱相互對應的目標文件并不存在時,才復制文件;
-S:在備份文件時,用指定的后綴“SUFFIX”代替文件的默認后綴;
-b:覆蓋已存在的文件目標前將目標文件備份;
3、 Cut 切割文本
-b:僅顯示行中指定直接范圍的內容;
-c:僅顯示行中指定范圍的字符;
-d:指定字段的分隔符,默認的字段分隔符為“TAB”;
-f:顯示指定字段的內容;
-n:與“-b”選項連用,不分割多字節字符;
4、Ln 文件創件連接,連接類型分為硬連接和符號連接兩種
-b或–backup:刪除,覆蓋目標文件之前的備份;
-d或-F或——directory:建立目錄的硬連接;
-f或——force:強行建立文件或目錄的連接,不論文件或目錄是否存在;
5、Echo 在shell中打印shell變量的值,或者直接輸出指定的字符串。
6、Enable 用于臨時關閉或者激活指定的shell內部命令
-n:關閉指定的內部命令;
-a:顯示所有激活的內部命令;
-f:從指定文件中讀取內部命令;
7、Type 用來顯示指定命令的類型,判斷給出的指令是內部指令還是外部指令
8、Alias 用來設置指令的別名
9、Df 用于顯示磁盤分區上的可使用的磁盤空間
10、Which 用于查找并顯示給定命令的絕對路徑
11、Ls 用來顯示目標列表
-a:顯示所有檔案及目錄(ls內定將檔案名或目錄名稱為“.”的視為影藏,不會列出);
-A:顯示除影藏文件“.”和“..”以外的所有文件列表;
-C:多列顯示輸出結果。這是默認選項;
-l:與“-C”選項功能相反,所有輸出信息用單列格式輸出,不輸出為多列;
12、Init 指定Linux系統要切換到的運行等級
13、Rm 可以刪除一個目錄中的一個或多個文件或目錄,也可以將某個目錄及其下屬的所有文件及其子目錄均刪除掉
-d:直接把欲刪除的目錄的硬連接數據刪除成0,刪除該目錄;
-f:強制刪除文件或目錄;
-i:刪除已有文件或目錄之前先詢問用戶;
-r或-R: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與子目錄一并處理;
–preserve-root:不對根目錄進行遞歸操作;
14、Cd 用來切換工作目錄
15、Mv 用來對文件或目錄重新命名,或者將文件從一個目錄移到另一個目錄中
–backup=<備份模式>:若需覆蓋文件,則覆蓋前先行備份;
-b:當文件存在時,覆蓋前,為其創建一個備份;
-f:若目標文件或目錄與現有的文件或目錄重復,則直接覆蓋現有的文件或目錄
16、Date 顯示或設置系統時間與日期
-d<字符串>:顯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與時間。字符串前后必須加上雙引號;
-s<字符串>:根據字符串來設置日期與時間。字符串前后必須加上雙引號;
-u:顯示GMT;
17、Cal 用于顯示當前日歷,或者指定日期的日歷
-l:顯示單月輸出;
-3:顯示臨近三個月的日歷;
-s:將星期日作為月的第一天;
-m:將星期一作為月的第一天;
-j:顯示“julian”日期;
-y:顯示當前年的日歷。
18、Less 用來瀏覽文字檔案的內容
-e:文件內容顯示完畢后,自動退出;
-f:強制顯示文件;
-g:不加亮顯示搜索到的所有關鍵詞,僅顯示當前顯示的關鍵字,以提高顯示速度;
-l:搜索時忽略大小寫的差異;
-N:每一行行首顯示行號;
-s:將連續多個空行壓縮成一行顯示;
-S:在單行顯示較長的內容,而不換行顯示;
19、History 讀取歷史命令
-c:清空當前歷史命令;
-a:將歷史命令緩沖區中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r:將歷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讀入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
-w:將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20、Runlevel 用于打印當前Linux系統的運行等級
21、Screen 用于命令行終端切換
22、Man 是Linux下的幫助指令
23、Info 是Linux下info格式的幫助指令
24、Touch 用來創建新的空文件
25、Mkdir 用來創建目錄
26、Tree 以樹狀圖列出目錄的內容
-a:顯示所有文件和目錄;
-A:使用ASNI繪圖字符顯示樹狀圖而非以ASCII字符組合;
-C:在文件和目錄清單加上色彩,便于區分各種類型;
-d:先是目錄名稱而非內容;
-D:列出文件或目錄的更改時間;
-f:在每個文件或目錄之前,顯示完整的相對路徑名稱;
-F:在執行文件,目錄,Socket,符號連接,管道名稱名稱,各自加上“*”,“/”,“@”,“|”號;
-g:列出文件或目錄的所屬群組名稱,沒有對應的名稱時,則顯示群組識別碼;
-i:不以階梯狀列出文件和目錄名稱;
-l:<范本樣式> 不顯示符號范本樣式的文件或目錄名稱;
-l:如遇到性質為符號連接的目錄,直接列出該連接所指向的原始目錄;
-n:不在文件和目錄清單加上色彩;
-N:直接列出文件和目錄名稱,包括控制字符;
-p:列出權限標示;
-P:<范本樣式> 只顯示符合范本樣式的文件和目錄名稱;
-q:用“?”號取代控制字符,列出文件和目錄名稱;
-s:列出文件和目錄大小;
-t:用文件和目錄的更改時間排序;
27、Last 用于顯示用戶最近登錄信息
28、File 用來探測給定文件的類型
29、Tr 對來自標準輸入的字符進行替換、壓縮和刪除
30、Id 顯示真實有效的用戶ID(UID)和組ID(GID)
31、Passwd 設置用戶的認證信息,包括用戶密碼、密碼過期時間等
-d:刪除密碼,僅有系統管理者才能使用;
-f:強制執行;
-k:設置只有在密碼過期失效后,方能更新;
-l:鎖住密碼;
-s:列出密碼的相關信息,僅有系統管理者才能使用;
-u:解開已上鎖的帳號。
32、Chown 改變某個文件或目錄的所有者和所屬的組
-c或——changes:效果類似“-v”參數,但僅回報更改的部分;
-f或–quite或——silent:不顯示錯誤信息;
-h或–no-dereference:只對符號連接的文件作修改,而不更改其他任何相關文件;
-R或——recursive:遞歸處理,將指定目錄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錄一并處理;
-v或——version:顯示指令執行過程;
–dereference:效果和“-h”參數相同;
33、Chmod 用來變更文件或目錄的權限
34、Head 用于顯示文件的開頭的內容,在默認情況下顯示文件的頭10行內容
-n<數字>:指定顯示頭部內容的行數;
-c<字符數>:指定顯示頭部內容的字符數;
-v:總是顯示文件名的頭信息;
-q:不顯示文件名的頭信息。
35、Sort 將文件進行排序,并將排序結果標準輸出
-b:忽略每行前面開始出的空格字符;
-c:檢查文件是否已經按照順序排序;
-d:排序時,處理英文字母、數字及空格字符外,忽略其他的字符;
-f:排序時,將小寫字母視為大寫字母;
-i:排序時,除了040至176之間的ASCII字符外,忽略其他的字符;
-m:將幾個排序號的文件進行合并;
-M:將前面3個字母依照月份的縮寫進行排序;
-n:依照數值的大小排序;
-o<輸出文件>:將排序后的結果存入制定的文件;
-r:以相反的順序來排序;
36、Uniq 報告或忽略文件中的重復行
-c或——count:在每列旁邊顯示該行重復出現的次數;
-d或–repeated:僅顯示重復出現的行列;
-f<欄位>或–skip-fields=<欄位>:忽略比較指定的欄位;
-s<字符位置>或–skip-chars=<字符位置>:忽略比較指定的字符;
-u或——unique:僅顯示出一次的行列;
原創文章,作者:忠神通,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73010
介紹了一些Linux中的常用命令,內容總結的很好,排版能再好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