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腳本編程的一些好習慣
1.命名規則
腳本命名以.sh結尾,名稱盡量見名之意。以下是幾種可供參考的腳本命名風格。通過以下清新脫俗的風格,讀者能夠很easy的明白腳本的作用。
clearlog.sh ClearLog.sh clearSql.sh snmp_install.sh Monitor.sh
2.腳本信息
為腳本加入生動的信息,比如腳本功能的描述,作者,時間,版本信息等。
#!/bin/bash #調用語言 # # Filename: log_receiver.sh # Description: LOG number write DB # Author:Karwai Wong # Email: xxxx@jiecao.com # Revision: 1.1 # Date: 2046-04-06
3.代碼格式
代碼格式統一簡潔,避免過于花哨??s進格式要統一,一般使用四個空格作為一個縮進。為腳本中內容加入適當的注釋也是一個良好的習慣。以下代碼是我創建的一個小腳本,文件名為newscript.sh,其功能是為新創建的文件添加注釋信息。這些信息為腳本的相關信息。只要執行這個腳本,就可以快速地為新腳本文件添加注釋信息。
其執行方式可這樣:bash newscript.sh 新腳本文件名
#!/bin/bash # Filename:shell scripts standard # Description:make shell scripts standard fastly # Author:Karwai Wong # Email: xxxx@jiecao.com # Revision: 1.1 # Date: 2046-04-06 # function:make shell scripts standard for newfile new_file_name=$1 if ! grep -q "#!" ${new_file_name};then cat>>${new_file_name}<<EOF #!/bin/bash # # Filename: # Description: # Author: # Email: # Revision: # Date: EOF fi # open text form the 9 lines vim +9 ${new_file_name}
4.編寫腳本的一些注意事項
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注重細節,追求極致,這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程序員的基本條件。以下是在下shell腳本編程生涯的一些經驗之談,是關于shell腳本一些tip,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出。
1.調試功能。我把調試分為內部調試和外調試。 內部調試:在腳本內部通過echo $?命令,判斷腳本的執行狀態。 外部調試: bash -n script 判斷腳本語法是否正確 bash -x script 調試模式,輸出每一步的執行信息 2.腳本執行 1.建議在腳本執行的開始重讀下/etc/profile文件, 或者是自己定義的關于環境變量的配置文件,推薦使用source,如: source /etc/profile source /opt/sh/appenv.sh 2.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shell腳本里引用的命令,有可能是自己定義的bin路徑,在執行的時候會報出command not found,解決的方式是在執行命令時補全路徑。 export PATH="/usr/local/bin:/usr/bin:/bin:/usr/local/sbin:/usr/sbin:/sbin:/apps/bin/ 3.條件測試 條件測試的時候,盡量使用[[]],而不用[]或者test,因為[[]]功能會更強大。 4.與或非 可以使用&& || !來替代簡單的if-then-else-fi語句。這樣會使代碼看上去更加的簡潔。 5.函數功能 盡可能的使用函數的功能,將不同的功能定義為函數,下次使用時,直接引用函數。 6.日志備份 關鍵的操作須有日志輸出,專門記錄操作的成功或者失敗以及執行的時間點
原創文章,作者:PowerMichael,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73321
主要介紹了shell腳本的一些的好習慣,包括命令規則、腳本信息、代碼格式、注意事項等等,內容寫的很不錯,排版也很好,加油、加油!
@renjin:好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