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FS服務簡介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絡文件系統。一種使用于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協定,由Sun公司開發,于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過網絡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作系統能夠彼此分享個別的數據,讓應用程序在客戶端通過網絡訪問位于服務器磁盤中的數據,是在類Unix系統間實現磁盤文件共享的一種方法。
NFS 的基本原則是“容許不同的客戶端及服務端通過一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統”,它是獨立于操作系統,容許不同硬件及操作系統的系統共同進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傳送或信息傳送過程中依賴于RPC協議。RPC,遠程過程調用 (Remote Procedure Call) 是能使客戶端執行其他系統中程序的一種機制。NFS本身是沒有提供信息傳輸的協議和功能的,但NFS卻能讓我們通過網絡進行資料的分享,這是因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傳輸協議。而這些傳輸協議用到這個RPC功能的??梢哉f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個程序?;蛘哒fNFS也是一個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啟動RPC服務,不論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這樣SERVER和CLIENT才能通過RPC來實現PROGRAM PORT的對應??梢赃@么理解RPC和NFS的關系:NFS是一個文件系統,而RPC是負責負責信息的傳輸。
二、系統環境
系統平臺:CentOS release 6.8 (Final)
NFS Server IP:192.168.1.108
防火墻已關閉/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SELINUX=disabled
三、安裝NFS服務
NFS的安裝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兩個軟件包即可,而且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系統的默認包安裝的。
- nfs-utils-*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
1、查看系統是否已安裝NFS
rpm -qa|grep nfs
系統默認已安裝了nfs-utils portmap 兩個軟件包。
2、如果當前系統中沒有安裝NFS所需的軟件包,需要手工進行安裝。nfs-utils 和rpcbind 兩個包的安裝文件在系統光盤中都會有。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cd /mnt/cdrom/CentOS/ # rpm -ivh rpcbind-4.0-65.2.2.1.i386.rpm # rpm -ivh nfs-utils-1.0.9-50.el5.i386.rpm # rpm -q nfs-utils rpcbind
四、NFS系統守護進程
-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登錄服務器;
- mountd:它是RPC安裝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統。當客戶端順利通過nfsd登錄NFS服務器后,在使用NFS服務所提供的文件前,還必須通過文件使用權限的驗證。它會讀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來對比客戶端權限。
- portmap:主要功能是進行端口映射工作。當客戶端嘗試連接并使用RPC服務器提供的服務(如NFS服務)時,portmap會將所管理的與服務對應的端口提供給客戶端,從而使客戶可以通過該端口向服務器請求服務。
五、NFS服務器的配置
NFS服務器的配置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然后啟動NFS服務器即可。
NFS的常用目錄
NFS服務的配置文件為 /etc/exports,這個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過系統并沒有默認值,所以這個文件不一定會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動建立,然后在文件里面寫入配置內容。
/etc/exports文件內容格式:
<輸出目錄> [客戶端1 選項(訪問權限,用戶映射,其他)] [客戶端2 選項(訪問權限,用戶映射,其他)]
a. 輸出目錄:
輸出目錄是指NFS系統中需要共享給客戶機使用的目錄;
b. 客戶端:
客戶端是指網絡中可以訪問這個NFS輸出目錄的計算機
c. 選項:
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權限、用戶映射等。
NFS主要有3類選項:
訪問權限選項
- 設置輸出目錄只讀:ro
- 設置輸出目錄讀寫:rw
用戶映射選項
-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默認設置);
-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并指定該用戶為本地用戶(UID=xxx);
-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并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其它選項
-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nfs服務器(默認設置);
-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于1024的tcp/ip端口連接服務器;
-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盤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盤;
-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服務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默認設置);
- no_subtree: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服務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權限,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六、NFS服務器的啟動與停止
在對exports文件進行了正確的配置后,就可以啟動NFS服務器了。
1、啟動NFS服務器
為了使NFS服務器能正常工作,需要啟動rpcbind和nfs兩個服務,并且rpcbind一定要先于nfs啟動。
# service rpcbind start # service nfs start
2、查詢NFS服務器狀態
# service rpcbind status # service nfs status
3、停止NFS服務器
要停止NFS運行時,需要先停止nfs服務再停止rpcbind服務,對于系統中有其他服務(如NIS)需要使用時,不需要停止rpcbind服務
# service nfs stop # service rpcbind stop
4、設置NFS服務器的自動啟動狀態
對于實際的應用系統,每次啟動LINUX系統后都手工啟動nfs服務器是不現實的,需要設置系統在指定的運行級別自動啟動rpcbind和nfs服務。
# chkconfig --list nfs
設置portmap和nfs服務在系統運行級別3和5自動啟動。
# chkconfig --level 35 rpcbind on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原創文章,作者:SDS,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7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