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inode?
inode中文譯作”索引節點“,是linux操作系統中的一種數據結構,用來存儲文件的元數據信息。在linux系統中每個文件都會分配一個inode,我們也可以把inode看作指針,它永遠指向文件的具體存儲位置。
2.inode中包含了什么信息?
* inode 編號
* 用來識別文件類型,以及用于 stat C 函數的模式信息
* 文件的鏈接數目
* 文件擁有者的 ID(UID)
* 文件的組 ID (GID)
* 文件的大小
* 文件所使用的block的實際數目
* 文件的時間戳 等
從根本上講, inode 中包含有關文件的所有信息(除了文件的實際名稱以及實際數據內容之外).
3.inode的大小
我們知道,每次創建一個文件時,都會為該文件分配一個 inode。inode也會消耗磁盤空間,而在linux系統中,inode大約擁有百分之一的磁盤總空間,耗盡inode的可能始終存在,我們可以使用df命令查看每個硬盤分區的inod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以及總體使用百分比情況。如圖:
4.inode數(索引編號)
每個inode都有一個號碼,操作系統用inode號碼來識別不同的文件。Linux系統內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號碼來識別文件。有時候我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難以刪除或者管理某些文件,可能是因為這些文件的文件名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一些命令通過inode數來操作這些文件。使用ls -i 可以查看文件的inode數,如圖:
5.目錄
我們知道linux系統下,一切皆文件。每個目錄項由兩部分組成: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以及該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簡單來說,目錄是用來關鍵文件名與inode數的,如果沒有 inode ,那么 linux中的目錄將根本無法使用。
以上就是我對于inode的初步理解,希望以后可以了解如何在linux中使用inode。
原創文章,作者:mayun,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8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