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戶與用戶組詳解
1,用戶和用戶組文件
在linux中,用戶帳號,用戶密碼,用戶組信息和用戶組密碼均是存放在不同的配置文件中的。分別是 passed gpassd shadow group 中。
在linux系統中,所創建的用戶帳號和其相關信息(密碼除外)均是存放在/etc/passwd配置文件中。由于所有用戶對passwd文件均有讀取的權限,因此密碼信息并未保存在該文件中,而是保存在了/etc/shadow的配置文件中。
在passwd配置文件中,從左至右各字段的對應關系及其含義:
1,用戶帳號 2 用戶密碼 3 用戶UID 4 用戶組GID 5用戶名全稱 6用戶主目錄 7用戶所使用的SHELL 8:
1.root 2。x 3.0 4.0 5.root 6./root 7. /bin/bash 8.future
由于passwd為了賬戶安全,所以不再保存密碼信息,所以用x占位代表;可以用pwconv命令,將密碼從shadow調回passwd文件里。相反可以用pwunconv調回shadow文件中。
2,用戶密碼文件
為安全起見,用戶真實的密碼采用MD5加密算法加密后,保存在/etc/shadow配置文件中,該文件只有root用戶可以讀取。
與passwd文件類似,shadow文件也是每行定義和保存一個賬戶的相關信息。第一個字段為用戶帳戶名,第二個字段為賬戶的密碼。
3,用戶組帳號文件
用戶組帳號信息保存在/etc/group配置文件中,任何用戶均可以讀取。用戶組的真實密碼保存在/etc/gshadow配置文件中。
在group中,第一個字段代表用戶組的名稱,第二個字段為x,第三個為用戶組的ID號,第四個為該用戶組的用戶成員列表,各用戶名間用逗號分隔。
4,添加用戶
創建或添加新用戶使用useradd命令來實現,其命令用法為:
useradd [option] username
-c 注釋 用戶設置對賬戶的注釋說明文字
-d 主目錄 指定用來取代默認的/home/username的主目錄
-m
若主目錄不存在,則創建它。-r與-m相結合,可為系統賬戶創建主目錄
-M
不創建主目錄
-e date 指定賬戶過期的日期。日期格式為MM/DD/YY
-f days 帳號過期幾日后永久停權。若指定為–,則立即被停權,若為-1,則關閉此功能
-g 用戶組 指定將用戶加入到哪個用戶組,該用戶組必須存在
-G 用戶組列表 指定用戶同時加入的用戶組列表,各組用逗分隔
-n
不為用戶創建私有用戶組
-s shell 指定用戶登錄時使用的shell,默認為/bin/bash
-r
創建一個用戶ID小于500的系統賬戶,默認不創建對應的主目錄
-u 用戶ID 手動指定新用戶的ID值,該值必須唯一,且大于499
-p password 為新建用戶指定登錄密碼。此處的password是對應登錄密碼經MD5加密后所得到的密碼值,不實真實密碼原文,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該參數選項使用較少,通常單獨使用passwd命令來為用戶設置登錄密碼。
示例:
u 若要創建一個名為AA的用戶,并作為student用戶組的成員,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useradd -g student AA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passwd
AA:x:501:501::/home/AA:/bin/bash
u 添加用戶時,若未用-g參數指定用戶組,則系統默認會自動創建一個與用戶帳號同名的私有用戶組。若不需要創建該私有用戶組,則可選用-n參數。
比如,添加一個名為BB的賬戶,但不指定用戶組,其操作結果為:
[root@localhost ~]# useradd BB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passwd
BB:x:502:502::/home/BB:/bin/bash
[root@localhost ~]# tail -2 /etc/group
student:x:501:
BB:x:502:
#系統自動創建了名為BB的用戶組,ID號為502
u 創建用戶賬戶時,系統會自動創建該用戶對應的主目錄,該目錄默認放在/home目錄下,若要改變位置,可以利用-d參數指定;對于用戶登錄時使用的shell,默認為/bin/bash,若要更改,則使用-s參數指定。
例如,若要創建一個名為CC的賬戶,主目錄放在/var目錄下,并指定登錄shell為/sbin/nologin,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useradd -d /var/CC-s
/sbin/nologin CC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passwd
vodup:x:503:503::/var/CC:/sbin/nologin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group
CC:x:503:
5,設置帳號屬性
對于已創建好的用戶,可使用usermod命令來修改和設置賬戶的各項屬性,包括登錄名,主目錄,用戶組,登錄shell等,該命令用法為:
usermod [option] username
部分option選項
(1)改變用戶帳戶名
使用-l參數來實現,命令用法為:
usermod -l 新用戶名 原用戶名
例如,若要將用戶AA更名為CC,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usermod -l AA CC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passwd
CC:x:502:502::/home/AA:/bin/bash
從輸出結果可見,用戶名已更改為CC。主目錄仍為原來的/home/AA,若也要更改為/home/CC,則可通過執行以下命令來實現
[root@localhost ~]# usermod -d /home/CC
CC
[root@localhost ~]# tail -1 /etc/passwd
CC:x:502:502::/home/CC:/bin/bash
[root@localhost ~]# mv /home/AA /home/CC
(2)鎖定賬戶
usermod -L 要鎖定的賬戶
linux鎖定用戶,是通過在密碼文件shadow的密碼字段前加“!”來標識該用戶被鎖定。
(3)解鎖賬戶
要解鎖賬戶,可以使用帶-U參數的usermod命令來實現
usermod -U用戶名
6,刪除賬戶
要刪除賬戶,可以使用userdel命令來實現,其用法為:
userdel [-r] 帳戶名
-r為可選項,若帶上該參數,則在刪除該賬戶的同時,一并刪除該賬戶對應的主目錄。
若要設置所有用戶賬戶密碼過期的時間,則可通過修改/etc/login.defs配置文件中的PASS_MAX_DAYS配置 項的值來實現,其默認值為99999,代表用戶賬戶密碼永不過期。其中PASS_MIN_LEN配置項用于指定賬戶密碼的最小長度,默認為5個字符。
7,設置用戶登錄密碼
使用passwd命令來設置,其命令用法為:
passwd [帳戶名]
若指定了帳戶名稱,則設置指定賬戶的登錄密碼,原密碼自動被覆蓋。只有root用戶才有權設置指定賬戶的密碼。一般用戶只能設置或修改自己賬戶的密碼(不帶參數)。
例如,若要設置CC賬戶的登陸密碼,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passwd CC
更改用戶 CC的密碼 。
新的 密碼:
重新輸入新的 密碼:
passwd: 所有的身份驗證令牌已經成功更新。
賬戶登錄密碼設置后,該賬戶就可以登錄系統了。按ctrl+alt+F2鍵,選擇第2號虛擬控制臺(tty2),然后利用lijunjie賬戶登錄,以檢驗能否登錄。
8,鎖定/解鎖賬戶密碼
在linux中,除了用戶賬戶可被鎖定外,賬戶密碼也可被鎖定,任何一方被鎖定后,都將無法登錄系統。只有root用戶才有權執行該命令,鎖定賬戶密碼使用帶-l才輸的passwd命令,其用法為:
passwd -l 帳戶名
passwd -u 帳戶名 #解鎖賬戶密碼
9,查詢密碼狀態
要查詢當前賬戶的密碼是否被鎖定,可以使用帶-S參數的passwd命令來實現,其用法為:
passwd -S 賬戶名
例如
[root@localhost etc]# passwd -S CC
CCLK 2011-03-25 0 99999 7 -1 (密碼已被鎖定。)
[root@localhost etc]# passwd -u CC
解鎖用戶 CC 的密碼 。
passwd: 操作成功
[root@localhost etc]# passwd -S CC
CC PS 2011-03-25 0 99999 7 -1 (密碼已設置,使用 SHA512 加密。)
10,刪除賬戶密碼
如要刪除賬戶的密碼,使用帶-d參數的passwd命令來實現,該命令也只有root用戶才有權執行,其用法為:
passwd -d 帳戶名
帳戶密碼被刪除后,將不能登錄系統,除非重新設置密碼。
11,創建用戶組
用戶和用戶組屬于多對多關系,一個用戶可以同時屬于多個用戶組,一個用戶組可以包含多個不同的用戶
創建用戶組使用groupadd命令,其命令用法為:
groupadd [-r] 用戶組名稱
若命令帶有-r參數,則創建系統用戶組,該類用戶組的GID值小于500;若沒有-r參數,則創建普通用戶組,其GID值大于或等于500.
12,修改用戶組屬性
用戶組創建后,根據需要可對用戶組的相關屬性進行修改。對用戶組屬性的修改,主要是修改用戶組的名稱和用戶組的GID值。
(1)改變用戶組的名稱
若要對用戶組進行重命名,可使用帶-n參數的groupmod命令來實現,其用法為:
groupmod -n 新用戶組名 原用戶組名
對于用戶組改名,不會改變其GID的值
比如,若要將student用戶組更名為teacher用戶組,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tail -2/etc/group
student:x:501:
AA:x:502:
[root@localhost ~]#
groupmod -n teacher student
[root@localhost ~]#
tail -2 /etc/group
AA:x:502:
teacher:x:501:
(2)重設用戶組的GID
用戶組的GID值可以重新進行設置修改,但不能與已有用戶組的GID值重復。對GID進行修改,不會改變用戶名的名稱。
要修改用戶組的GID,可使用帶-g參數的groupmod命令,其用法為:
groupmod -g new_GID 用戶組名稱
u 例如,若要將teacher組的GID更改為504,則操作命令為:
[root@localhost ~]# tail -2 /etc/group
AA:x:502:
teacher:x:501:
[root@localhost ~]# groupmod -g 504
teacher
[root@localhost ~]# tail -2 /etc/group
AA:x:502:
teacher:x:504:
13,刪除用戶組
刪除用戶組使用groupdel命令來實現,其用法為:
groupdel 用戶組名
在刪除用戶組時,被刪除的用戶組不能是某個賬戶的私有用戶組,否則將無法刪除,若要刪除,則應先刪除引用該私有用戶組的賬戶,然后再刪除用戶組。
[root@localhost ~]# groupdel teacher
groupdel: cannot remove the primary group
of user ‘BB’
[root@localhost ~]# userdel -r BB
[root@localhost ~]# groupdel teacher
[root@localhost ~]# grep teacher
/etc/group #沒有輸出,說明teacher用戶組以不存在,刪除成功
原創文章,作者:Touch,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8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