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周我們主要學的是有關網絡的相關知識;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感覺重要的一些內容。
首先介紹的是計算機網絡協議的七層模型:從上到下依次分為:7,應用層(application):OSI模型的第七層,負責為操作系統或網絡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絡服務的接口。
應用層協議的代表包括:FTP、 HTTP、HTTPS、DNS、等。
6, 表示層(presention):OSI模型的第六層,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翻譯官,負責對上層數據或信息進行變換以保證一個主機應用層信息可以被另一個 主機的應用程序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數據的解密和加密、壓縮、格式轉換等。
5,會話層(session): OSI模型的第五層,管理主機之間的會話進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其主要功能是建立通信鏈接,保持會 話過程通信鏈接的暢通,利用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同步兩個結點之間的對話,決定通信是否被中斷以及通信中斷時決定從何處重新發送。
4,傳輸層(network): 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層,是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其主要功能是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 或不可靠的傳輸。包括的協議有:TCP UDP協議等
3,網絡層(link): OSI模型的第三層 ,其主要功能是將網絡地址翻譯成對應的物理地址,并決定如何將數據從發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包括的協議有:IP ICIP等
2,數據鏈路層(date): OSI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絡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
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尋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1 ,物理層(physical): OSI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為上層協 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它的單位為比特
在物理層的互聯設備包括:集線器(Hub)、中繼器(Repeater)等
然后要說的是七層網絡模型的劃分原則:(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
2,PDU 協議數據單元是指對等層次的穿遞的數據單位
物理層的PDU是數據位 bit
數據鏈路層的PDU是數據幀 frame
網絡層的PDU是數據包 packet
傳輸層的PDU數據段 segment
其他幾層的PDU是消息 message
3,TCP/IP協議棧(很多協議的集合):是一個Protocol Stack,包括TCP、IP、UDP、ICMP、RIP、TELNET、FTP、SWTP、ARP等
分為四層:
應用層
傳輸層
Internet層
網絡訪問層
TCP協議特性:
工作在傳輸層的協議
全雙工協議
半關閉
錯誤檢查
將數據打包成段、排序
確認機制
數據恢復,重傳
流量控制,滑動窗口
擁塞控制,滿啟動和擁塞避免算法
TCP/IP和OSI模型的對應關系:
TCP/IP堆棧 OSI參考模型
一對三 應用層
應用層 —————— 表示層
會話層
一一對應
傳輸層 —————— 傳輸層
Internet —————— 網絡層
一對二
網絡訪問層 ——————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4,TCP包頭
源端口(SP)
目的端口(DP)
端口號的范圍:0 ~ 2^16-1(65535)
目標端口是針對服務協議
常見的服務器端口: http 80
https 443
tftp 69
ftp 21
ssh 22
smtp 25
pop3 110
telnet 23
dns tcp 53 udp 53
dhcp udp 67 68
mysql 3306
oracle 1521
sqlserver 1433
QQ 8000
5,TCP的三次握手
6,TCP四次揮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次握手一般都是由客戶端向服務器發起的,而四次揮手客戶端和服務器都可以發起
原創文章,作者:風之軌跡,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8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