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hardware)系統和軟件(software)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能接收和存儲信息,并按存儲在其內部的程序對海量的數據進行高速的,自動化的處理,然后把處理結果輸出的 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發展歷程
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 ? ? ? ? ? ? ? ? ? ? ? ? ? ? ? ? ? 電子管時代
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 ? ? ? ? ? ? ? ? ? ? ? ? ? ? ? ?晶體管時代
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0) ? ? ? ? ? ? ? ? ? ? ? ? ? ? 集成電路時代
第四代計算機(1971年以后) ? ? ? ? ? ? ? ? ? ? ? ? ? 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在美國濱州大學誕生,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而研制成的,使用17468只電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達30噸,耗電174千瓦。耗資四十多萬美元,每秒可進行5000次的加法或減法的運算
2計算機硬件組成部分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1946年數學家馮*諾依曼提出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
存儲器又分主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主 外存儲器都可以存儲數據,馮*諾依曼體系規定要處理數據必須放在主存儲器才能操作)
摩爾定律: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1965年提出來,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計算機的劃分
巨型計算機:應用于國防尖端技術和現代科學計算中。巨型計算機每秒運行速度可達每秒百萬億次以上,:天河1號為我國首臺破千億的超級計算機。
大型計算機:具有較高的運算速度,每秒可執行千萬條指令而且由較大的存儲空間,往往用于數據處理,科學計算?;蜃鳛榫W絡服務器使用,如IBM ?Z13
小型計算機:規模較小,結構簡單,運行環境要求低,一般用于工業自動控制,測量儀器,醫療設備中的數據采集等。
微型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采用微處理芯片,體積小巧輕便,廣泛用于商業,服務業,工廠的自動控制。辦公自動化以及大眾化的信息處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