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本查看及處理工具

Linux中,日志和配置都使用文本來存儲和修改,對文本的查看及處理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之一。而文本處理工具中,有被稱為Linux文本處理三劍客的grep、sed和awk,但不要激動,Linux文本三劍客另起文章來講,本文先從一些經常用到的,功能簡潔但非常實用的工具說起。

  1. wc命令
  2. cut命令
  3. sort命令
  4. uniq命令
  5. diff命令
  6. patch命令
  7. tr命令
  8. 文本處理相關示例

1、wc命令

wc,word count,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統計工具,它可以實現行、字節、單詞的個數統計,就個人工作而言,經常用于統計端口連接數、程序打開文件數等等。

  • wc [OPTION]… [FILE]…
    • -l:lines,統計行數
    • -w:words,統計單詞數
    • -b:bytes,統計字節數

man手冊是這樣定義的:print newline, word, and byte counts for each file,它可以一次統計多個文件,單獨打印,并在最后統計總數。

  • 例如:分別統計/etc/passwd和/etc/group文件中的行數,并統計總行數:
    [root@localhost ~]# wc -l /etc/passwd /etc/group
    42 /etc/passwd
    70 /etc/group
    112 total
  • 其余兩種統計方式和行數統計相同。

2、cut命令

將標準輸出裁剪后打印。

  • cut OPTION… [FILE]…
    常用的有以下兩個選項:

    • -d:delimiter,指明定界符,默認定界符為tab
    • -f:fields,指明要打印的字段,以定界符分割,從左向右數
      可以打印單個字段、連續的多個字段、分散的多個字段
  • 例如,只打印出/etc/passwd中的用戶名:
    [root@localhost ~]# cut -d":" -f1 /etc/passwd
    root
    bin
    daemon
    ...
  • 打印出用戶名及使用的shell:
    [root@localhost ~]# cut -d":" -f1,7 /etc/passwd
    root:/bin/bash
    bin:/sbin/nologin
    daemon:/sbin/nologin
    ...

3、sort命令

基于行的工具,用于實現行的排序,默認按行首的字符排序。
可以通過指定相關參數,實現靈活排序。

  • sort [OPTION]… [FILE]…
    • -t CHAR:指定分隔符
    • -k #:指定用于排序的字段
    • -n:基于數值大小排序,而非字符
    • -r:逆序
    • -f:忽略字符大小寫
    • -u:unique,重復的行只保留一份
  • 例如,使用UID的數值大小,對/etc/passwd的內容進行排序:
    [root@localhost ~]# sort -t":" -k3 -n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
    ...

4、uniq命令

uniq也是基于行的工具,report or omit repeated lines,它可以對重復的行內容進行處理,顯示或忽略重復的行。

  • uniq [OPTION]… [INPUT [OUTPUT]]
    • -c:顯示每行的重復次數
    • -u:只顯示未重復過的行
    • -d:只顯示重復過的行
      uniq命令一般和sort命令結合使用,先用sort將行排序(因為uniq命令是比較相鄰的行),這樣可以將重復的行排在一起。
  • 先制作一個有重復行的文件:
    [root@localhost ~]# touch /tmp/uniq.test
    [root@localhost ~]# vim /tmp/uniq.test
    aaaaa
    aaaaa
    bbbbb
    ccccc
    ddddd
    aaaaa
    bbbbb
  • 顯示每行的重復次數:
    [root@localhost ~]# sort /tmp/uniq.test | uniq -c
    3 aaaaa
    2 bbbbb
    1 ccccc
    1 ddddd
  • 只顯示未重復過的行:
    [root@localhost ~]# sort /tmp/uniq.test | uniq -u
    ccccc
    ddddd
  • 只顯示重復過的行,并顯示其重復次數:
    [root@localhost ~]# sort /tmp/uniq.test | uniq -dc
    3 aaaaa
    2 bbbbb

5、diff命令

逐行比對兩個文件的內容,將不一致的地方顯示出來。

  • diff [OPTION]…FILES
    • -u:使用unified機制,即顯示要修改的行的上下文,默認為3行。
  • 制作兩個有區別的文件,復制/etc/passwd到/tmp/passwd1和/tmp/passwd2,更改passwd1中root的UID為1500。
  • 比較/tmp/passwd1和/tmp/passwd2,顯示兩個文件中不同的行:
    [root@localhost ~]# diff /tmp/passwd1 /tmp/passwd2
    1c1 \\顯示第幾行
    < root:x:1500:0:root:/root:/bin/bash \\第一個文件中的內容
    ---
    > root:x:0:0:root:/root:/bin/bash \\第二個文件中的內容
  • 可以使用-u指定顯示的上下文行數,便于查看上下文關系,這里指定2行:
    [root@localhost ~]# diff -u2 /tmp/passwd1 /tmp/passwd2
    --- /tmp/passwd1 2018-05-06 17:58:52.831498629 +0800
    +++ /tmp/passwd2 2018-05-06 17:58:32.489500311 +0800
    @@ -1,3 +1,3 @@
    -root:x:1500:0:root:/root:/bin/bash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diff命令還可用于生成補丁文件,用于將兩個文件的不同之處保存為補丁,便于之后用patch命令打補丁。其實就是將diff命令的標準輸出重定向到一個補丁文件中。比如,將/tmp/passwd1和/tmp/passwd2的不同之處保存到/tmp/passwd.patch補丁文件中:
    [root@localhost ~]# diff /tmp/passwd1 /tmp/passwd2 ``> /tmp/passwd.patch
    [root@localhost ~]# cat /tmp/passwd.patch
    1c1
    < root:x:1500:0:root:/root:/bin/bash
    ---
    > root:x:0:0:root:/root:/bin/bash
    這樣,就可以用patch命令向/tmp/passwd1打補丁,將其內容更改為和/tmp/passwd2相同。

6、patch命令

apply a diff file to an original,將一個diff文件(補丁文件)應用于源文件。

  • patch [options] [originalfile [patchfile]]
    • -i:指明補丁文件patchfile,從patchfile中讀取補丁內容
  • 例如,將上述例子中的passwd.patch打補丁到/tmp/passwd1中,再不交passwd1和passwd2,已經沒有任何不同:
    [root@localhost ~]# patch -i /tmp/passwd.patch /tmp/passwd1
    patching file /tmp/passwd1
    [root@localhost ~]# diff /tmp/passwd1 /tmp/passwd2
    [root@localhost ~]#
  • 還有另一種方式,即利用輸入重定向,用/tmp/passwd.patch的內容替代標準輸入:
    [root@localhost ~]# patch /tmp/passwd1 < /tmp/passwd.patch

7、tr命令

translate or delete characters,轉換或刪除字符。

  • tr [OPTION]… SET1 [SET2]
    把輸入的數據當中的字符,凡是在SET1定義范圍內出現的,通通對位轉換為SET2出現的字符。
    tr命令不接受文件作為輸入, 所以tr命令要配合輸入重定向<來使用,而且tr命令只是更改顯示方式,對文件內容不做更改。

    • -d:delete,刪除字符
  • 例如,將/etc/passwd中的root轉換為ROOT后輸出:
    [root@localhost ~]# tr [root] [ROOT] <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 將/etc/passwd中的:冒號刪除后輸出:
    [root@localhost ~]# tr -d [:] <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

8、文本處理相關示例

  • 列出當前系統上所有已經登錄的用戶的用戶名,注意:同一個用戶登錄多次,則只顯示一次即可。
    [root@localhost ~]# who | cut -d" " -f1 | uniq
    mageia
    root
  • 取出最后登錄到當前系統的用戶的相關信息
    [root@localhost etc]# id $(last | head -1 | cut -d' ' -f1)
    uid=1100(mageia) gid=1100(mageia) groups=1100(mageia)
  • 取出當前系統上被用戶當作其默認shell的最多的那個shell。
    [root@localhost ~]# cut -d":" -f7 /etc/passwd | sort | uniq -c | sort -n | tail -1
    30 /sbin/nologin
  • 將/etc/passwd中的第三個字段數值最大的10個用戶的信息全部改為大寫后保存至/tmp/maxusers.txt文件中。
    [root@localhost ~]# sort -n -t":" -k3 /etc/passwd | tail -10 | tr [a-z] [A-Z] > /tmp/maxusers.txt
    [root@localhost ~]# cat /tmp/maxusers.txt
    POLKITD:X:997:995:USER FOR POLKITD:/:/SBIN/NOLOGIN
    SYSTEMD-NETWORK:X:998:996:SYSTEMD NETWORK MANAGEMENT:/:/SBIN/NOLOGIN
    SYSTEMD-BUS-PROXY:X:999:997:SYSTEMD BUS PROXY:/:/SBIN/NOLOGIN
    USER2:X:1000:1001::/HOME/USER2:/BIN/BASH
    USER3:X:1001:2223::/HOME/USER3:/BIN/BASH
    MAGEIA:X:1100:1100::/HOME/LINUX:/BIN/BASH
    SUSE2:X:1101:1101::/HOME/SUSE2HOME:/BIN/BASH
    USER:X:1102:1102::/HOME/USER:/BIN/BASH
    SLACWARE:X:2002:2016::/HOME/SLACWARE:/BIN/TCSH
    NFSNOBODY:X:65534:65534:ANONYMOUS NFS USER:/VAR/LIB/NFS:/SBIN/NOLOGIN
  • 取出當前主機的IP地址,提示:對ifconfig命令的結果進行切分。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 grep inet[[:space:]] | cut -d" " -f10 | head -1
    192.168.1.150
  • 列出/etc目錄下所有以.conf結尾的文件的文件名,并將其名字轉換為大寫后保存至/tmp/etc.conf文件中。
    [root@localhost etc]# ls *.conf | tr [a-z] [A-Z] > /tmp/etc.conf
    [root@localhost etc]# cat /tmp/etc.conf
    ASOUND.CONF
    AUTOFS.CONF
    AUTOFS_LDAP_AUTH.CONF
    ...
  • 顯示/var目錄下一級子目錄或文件的總個數。
    [root@localhost ~]# ll /var | wc -l
    24
  • 取出/etc/group文件中第三個字段數值最小的10個組的名字。
    [root@localhost ~]# sort -n -t":" -k3 /etc/group | head -10 | cut -d":" -f1
    root
    bin
    daemon
    sys
    adm
    tty
    disk
    lp
    mem
    kmem
  • 將/etc/fstab和/etc/issue文件的內容合并為同一個內容后保存至/tmp/etc.test文件中。
    [root@localhost ~]# cat /etc/fstab /etc/issue > /tmp/etc.test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7637

(0)
GeniusyqcGeniusyqc
上一篇 2018-05-06 19:46
下一篇 2018-05-06

相關推薦

  • 標準I/O和管道

    input:輸入讀入數據 output:輸出數據文件的 打開的文件都有一個fd: file descriptor (文件描述符) ll /proc/$$/fd #查看fd exec 8<>/data/hosts #指定fd I/O重定向:該變默認位置 > #把標準輸出重定向到文件(一個”>”是覆蓋,”>>”是追加) 2&g…

    2018-04-02
  • centos7 修改密碼

    修改密碼

    Linux筆記 2018-05-15
  • 第四周課程總結

    sed高級編輯命令模式空間相當于正在處理數據的這塊空間保持空間相當于倉庫,臨時存放暫時沒有處理完的半成品的空間P(大寫):打印模式空間開端至\n內容,并追加到默認輸出之前(即只打印第一行)h: 把模式空間中的內容覆蓋至保持空間中H:把模式空間中的內容追加至保持空間中g: 從保持空間取出數據覆蓋至模式空間G:從保持空間取出內容追加至模式空間x: 把模式空間中的…

    Linux筆記 2018-04-22
  • 腳本基礎課后練習

    (1)編寫腳本/root/bin/systeminfo.sh,顯示當前主機系統信息,包括主機名,IPv4地址,操作系統版本,內核版本,CPU型號,內存大小,硬盤大小 #!/bin/bash echo “MY hostname is `hostname`”echo “My IPv4 address is `ifconfig …

    Linux筆記 2018-04-13
  • vi命令的用法大全

    Vi有三種基本的工作模式:指令行模式、文本輸入模式、行末模式。他們的相互關系如所示。 指令模式(Command Mode) 下輸入 a、i、o進入文本輸入模式(Input Mode) 文本輸入模式(Input Mode) 下按ESC進入指令模式(Command Mode) 指令模式(Command Mode)下輸入:進入末行模式(Last line Mode…

    Linux筆記 2018-05-03
  • 軟件包管理

      軟件包管理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POSIX:Portable OS 程序源代碼 –> 預處理 –> 編譯 –> 匯編 –> 鏈接 靜態編譯:.a 動態編譯:.so 二進制應用程序的組成部分: 二進制文件、庫文件、配置文…

    2018-04-19
欧美性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