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作業

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分組成。
(1)運算器的功能是用于完成算術運算、邏輯運算。負責計算機執行的所有數學與邏輯功能。
(2)控制器的功能是主要負責對程序所執行的指令進行分析,并協調計算機各部件進行工作計算機的所有
其他部件。
(3)存儲器的功能是用于儲存信息的設備,通常是將信息數字化后再利用電、磁、光學等方式的媒體加以存儲。
計算機存儲分為內存和外存。
(4)輸入設備的功能是完成向計算機輸入數據和信息的設備,是計算機與用戶通信的橋梁。常見的輸入設備有
鍵盤、鼠標、攝像頭、掃描儀、光筆、手寫輸入板、游戲桿、語音話筒輸入裝置等。
(5)輸出設備的功能是計算機用于數據的輸出,它把各種計算結果數據以數字、圖像、聲音等形式表示出來。
常見的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影像輸出系統、語音輸出系統等。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Linux發行版主要有:Debian、Slackware、Redhat、Gentoo、ArchLinux。
   (1)Debian:
   Debian是以社區形式動作,是一個致力于創建自由操作系統的合作組織及其作品。而且Debian開發者
所創建的操作系統中絕大部分基礎工具來自于GNU工程。
   (2)Slackware:
   Slackware Linux是由Patrick Volkerding開發的GNU/Linux發行版。它與很多其他的發行版不同,
堅持KISS的原則,就是說盡量不依賴配置系統的圖形界面工具。
   (3)Redhat:
   Redhat是面向企業用戶的,是一家開源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公司。紅帽公司為諸多重要IT技術如操作系統、
存儲、中間件、虛擬化和云計算提供關鍵任務的軟件與服務。
   (4)Gentoo:
   Gentoo是一個基于Linux的自由操作系統,它能為幾乎任何應用程序或需求自動地作出優化和定制。
追求極限的配置、性能,以及頂尖的用戶和開發者社區,都是Gentoo體驗的標志特點。
   (5)ArchLinux:
   Arch Linux是起源于加拿大的一份致力于使用簡單、系統輕量、軟件更新速度快的GNU/Linux發行版。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1)一切皆文件:幾乎所有資源,包括硬件設備都組織為文件形式。
   (2)由眾多功能單一的程序組成:一個程序只能實現一功能,并且做好,組合小程序完成復雜任務。
   (3)盡量避免跟用戶交互(目標:以腳本編程的方式實現自動化任務)
   (4)使用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
   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
   COMMAND[OPTIONS...] [ARGUMENTS...]
   COMMAND:命令
   OPTIONS[選項]:用戶可以任選的選項來實現某些功能;
   短選項:-+一個字符, 例如:-l, -h;多個短選項可合并使用,例如-l -h, 可寫作-lh;如何不合并,
   要使用空白字符隔開。
   長選項:--word,例如:--long,--human-readable;多個長選項不可以合并使用。
   ARGUMENTS [參數]:命令的作用對象,向命令提供數據;多參數應該使用空白字符分隔。
   ifconfig命令:
   1.命令格式:
       ifconfig [網絡設備] [參數]
   2.命令功能:
       ifconfig命令用來查看和配置網絡設備。當網絡環境發生改變時可通過此命令對網絡進行相應的配置。
   3.命令選項:
       up 啟動指定網絡設備/網卡。
       down 關閉指定網絡設備/網卡
       -a 顯示全部接口信息。
       -s 顯示摘要信息
       add 給指定網卡配置ipv6地址
       del?刪除指定網卡的IPv6地址
    4.使用實例:
      命令:    
         ifconfig
      輸出:

[root@localhost ~]# ifconfig
ens33: ?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92.168.0.104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92.168.0.255
inet6 fe80::a9af:8be5:3f8e:b83d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00:0c:29:2a:80:c7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82537 bytes 13799182 (13.1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27109 bytes 10124820 (9.6 M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lo: ? ? ? ?flags=73<UP,LOOPBACK,RUNNING> mtu 65536
inet 127.0.0.1 netmask 255.0.0.0
inet6 ::1 prefixlen 128 scopeid 0x10<host>
loop txqueuelen 1 (Local Loopback)
RX packets 64 bytes 5568 (5.4 KiB)
R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64 bytes 5568 (5.4 K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echo命令:
   1.命令格式:
     echo [選項] [參數]
   2.命令功能:
     echo就是標準輸出或者文件中顯示一行文本或者字符串
   3.命令選項:
     -n 不換行
     -e 激活轉義符反斜杠\,如果不加的話,后面的操作都做不了。常用的功能如下
     \a 發出警告聲;
     \b 刪除前一個字符;
     \c 之后的字符都不用并且輸出換行符;
   4.使用實例:
     命令:
         echo text
     輸出:
        [root@localhost ~]# echo text
        text
     命令:
         echo -n textfile
     輸出:
         [root@localhost ~]# echo -n textfile
         textfile[root@localhost ~]#
     命令:
         echo -e "text\aile"
     輸出:
         [root@localhost ~]# echo -e "text\aile"
         textile
     
    tty命令:
    1.命令格式:
      tty [OPTION]...
      tty [選項]
    2.命令功能:
      打印與標準輸入連接的終端設備的文件名稱。
    3.命令選項:
      -n 不打印任何東西,只返回一個退出狀態。
    4.使用實例:
      命令:
          tty
      輸出:
          [root@localhost ~]# tty
          /dev/pts/0
     命令:
         tty -s
     輸出:
         [root@localhost ~]# tty -s
         [root@localhost ~]# 
    startx命令
    1.命令格式:
      startx [參數]
    2.命令功能:
      初始化一個X會話
    3.命令選項:
      客戶端及選項:X客戶端及選項;
      服務器及選項:X服務器及選項
    4.使用實例
      要在工作站上或 X 終端上啟動 X 會話,請輸入:
      startx
      要在工作站上強制啟動 X 會話,請輸入:
      startx -w
    export命令
    1.命令格式:
      export [-fnp] [變量名稱]=[變量設置值]
    2.命令功能:
      設置或顯示環境變量
    3.命令選項:
      -f 代表[變量名稱]中為函數名稱
      -n 刪除指定的變量。變量實際上并未刪除,只是不會輸出到后續指令的執行環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賦予程序的環境變量
    4.使用實例:
      命令:
         export -p
      輸出:
      [root@localhost ~]# export -p
      declare -x HISTCONTROL="ignoredups"
      declare -x HISTSIZE="1000"
      declare -x HOME="/root"
      declare -x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declare -x LANG="zh_CN.UTF-8"
      declare -x LESSOPEN="||/usr/bin/lesspipe.sh %s"
      declare -x LOGNAME="root"
      declare -x LS_COLORS="rs=0:di=01;34:ln=01;36:mh=00:pi=40;33:so=01;35:do=01;35:bd=40;33;01:cd=40;33;01:or=40;31;01:mi=01;05;37;41:su=37;41:sg=30;43:ca=30;41:tw=30;42:ow=34;42:st=37;44:ex=01;32:*.tar=01;31:*.tgz=01;31:*.arc=01;31:*.arj=01;31:*.taz=01;31:*.lha=01;31:*.lz4=01;31:*.lzh=01;31:*.lzma=01;31:*.tlz=01;31:*.txz=01;31:*.tzo=01;31:*.t7z=01;31:*.zip=01;31:*.z=01;31:*.Z=01;31:*.dz=01;31:*.gz=01;31:*.lrz=01;31:*.lz=01;31:*.lzo=01;31:*.xz=01;31:*.bz2=01;31:*.bz=01;31:*.tbz=01;31:*.tbz2=01;31:*.tz=01;31:*.deb=01;31:*.rpm=01;31:*.jar=01;31:*.war=01;31:*.ear=01;31:*.sar=01;31:*.rar=01;31:*.alz=01;31:*.ace=01;31:*.zoo=01;31:*.cpio=01;31:*.7z=01;31:*.rz=01;31:*.cab=01;31:*.jpg=01;35:*.jpeg=01;35:*.gif=01;35:*.bmp=01;35:*.pbm=01;35:*.pgm=01;35:*.ppm=01;35:*.tga=01;35:*.xbm=01;35:*.xpm=01;35:*.tif=01;35:*.tiff=01;35:*.png=01;35:*.svg=01;35:*.svgz=01;35:*.mng=01;35:*.pcx=01;35:*.mov=01;35:*.mpg=01;35:*.mpeg=01;35:*.m2v=01;35:*.mkv=01;35:*.webm=01;35:*.ogm=01;35:*.mp4=01;35:*.m4v=01;35:*.mp4v=01;35:*.vob=01;35:*.qt=01;35:*.nuv=01;35:*.wmv=01;35:*.asf=01;35:*.rm=01;35:*.rmvb=01;35:*.flc=01;35:*.avi=01;35:*.fli=01;35:*.flv=01;35:*.gl=01;35:*.dl=01;35:*.xcf=01;35:*.xwd=01;35:*.yuv=01;35:*.cgm=01;35:*.emf=01;35:*.axv=01;35:*.anx=01;35:*.ogv=01;35:*.ogx=01;35:*.aac=01;36:*.au=01;36:*.flac=01;36:*.mid=01;36:*.midi=01;36:*.mka=01;36:*.mp3=01;36:*.mpc=01;36:*.ogg=01;36:*.ra=01;36:*.wav=01;36:*.axa=01;36:*.oga=01;36:*.spx=01;36:*.xspf=01;36:"
      declare -x MAIL="/var/spool/mail/root"
      declare -x OLDPWD
      declare -x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root/bin"
      declare -x PWD="/root"
      declare -x SELINUX_LEVEL_REQUESTED=""
      declare -x SELINUX_ROLE_REQUESTED=""
      declare -x SELINUX_USE_CURRENT_RANGE=""
      declare -x SHELL="/bin/bash"
      declare -x SHLVL="1"
      declare -x SSH_CLIENT="192.168.0.106 51634 22"
      declare -x SSH_CONNECTION="192.168.0.106 51634 192.168.0.104 22"
      declare -x SSH_TTY="/dev/pts/0"
      declare -x TERM="xterm"
      declare -x USER="root"
      declare -x XDG_RUNTIME_DIR="/run/user/0"
      declare -x XDG_SESSION_ID="1"
   pwd命令
   1.命令格式:
     pwd [OPTION]...
     pwd [選項]...
   2.命令功能:
     打印當前/工作目錄的名稱
   3.命令選項:
     -L 顯示當前的路徑,有連接文件時,直接顯示連接文件的路徑,(不加參數時默認此方式)
     -P 顯示當前的路徑,有連接文件時,不使用連接路徑,直接顯示連接文件所指向的文件
        當包含多層連接文件時,顯示連接文件最終指向的文件
   4.使用實例:
     命令:
        pwd
     輸出:
        [root@localhost ~]# pwd
        /root
     命令:
         pwd -P
     輸出:
     [root@localhost var]# cd /var/mail/
     [root@localhost mail]# pwd -P
     /var/spool/mail
   history命令
   1.命令格式:
     history [選項] [參數]
   2.命令功能:
     用于顯示歷史記錄和執行過的指令命令
   3.命令選項:
     -N 顯示歷史記錄中最近的N個記錄
     -c:清空當前歷史命令;
     -a:將歷史命令緩沖區中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r:將歷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讀入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
     -w:將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d<offset>:刪除歷史記錄中第offset個命令
     -n<filename>:讀取指定文件
   4.使用實例:
     命令:
         history
     輸出:
         [root@localhost mail]# history 
         1 basenam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2 echo $PATH
         3 type ls
         4 type type
         5 help type
         6 man ls
         7 ls -l /var/log
         8 man cat
         9 tac /etc/passwd
         10 man echo
         11 echo '$SHELL'
         12 echo "$SHELL"
         13 man date
         14 whereis 
         15 who
命令:
        history 3
     輸出:
        [root@localhost /]# history 3
        375 cd ../
        376 history -10
        377 history 3
   shutdown命令
   1.命令格式:
     shutdown [OPTIONS...] [TIME] [WALL...]
     shutdown [選項] [參數]
   2.命令功能:
     用來停止,關機或重啟系統的命令
   3.命令選項:
     -c:當執行“shutdown -h 11:50”指令時,只要按+鍵就可以中斷關機的指令;
     -f:重新啟動時不執行fsck;
     -F:重新啟動時執行fsck;
     -h:將系統關機;
     -k:只是送出信息給所有用戶,但不會實際關機;
     -n:不調用init程序進行關機,而由shutdown自己進行;
     -r:shutdown之后重新啟動;
     -t<秒數>:送出警告信息和刪除信息之間要延遲多少秒。
   4.使用實例:
     立即關機:
     [root@localhost /]# shutdown -h now
     5分鐘后關機,同時發出信息給登入用戶
     [root@localhost /]# shutdown +10 "Turn off the machine in 10 minutes
   poweroff命令
   1.命令格式:
     poweroff [OPTIONS...]
     poweroff [選項]
   2.命令功能:
     用來關閉計算機操作系統并且切斷系統電源。
   3.命令選項:
     -n:關閉操作系統時不執行sync操作;
     -w:不真正關閉操作系統,僅在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
     -d:關閉操作系統時,不將操作寫入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添加相應的記錄;
     -f:強制關閉操作系統;
     -i:關閉操作系統之前關閉所有的網絡接口;
     -h:關閉操作系統之前將系統中所有的硬件設置為備用模式。
   4.命令實例:
     立即關系系統:
     [root@localhost /]# poweroff 
   reboot命令
   1.命令格式:
     reboot [OPTIONS...]
     reboot [選項]
   2.命令功能:
     用來重啟Linux系統
   3.命令選項
     -d:重新開機時不把數據寫入記錄文件/var/tmp/wtmp。本參數具有“-n”參數效果;
     -f:強制重新開機,不調用shutdown指令的功能;
     -i:在重開機之前,先關閉所有網絡界面;
     -n:重開機之前不檢查是否有未結束的程序;
     -w:僅做測試,并不真正將系統重新開機,只會把重開機的數據寫入/var/log目錄下的wtmp記錄文件。
   4.使用實例
     重新啟動:
     [root@localhost /]# reboot 
   hwclock命令
   1.命令格式:
     hwclock [function] [option...]
     hwclock [參數] [格式]
   2.命令功能:
     查詢或設置硬件時鐘(RTC)
   3.命令選項:
     --adjust:hwclock每次更改硬件時鐘時,都會記錄在/etc/adjtime文件中。使用--adjust參數,可使hwclock根據先前的記錄來估算硬件時鐘的偏差,并用來校正目前的硬件時鐘;
     --debug:顯示hwclock執行時詳細的信息;
     --directisa:hwclock預設從/dev/rtc設備來存取硬件時鐘。若無法存取時,可用此參數直接以I/O指令來存取硬件時鐘;
     --hctosys:將系統時鐘調整為與目前的硬件時鐘一致;
     --set --date=<日期與時間>:設定硬件時鐘;
     --show:顯示硬件時鐘的時間與日期;
     --systohc:將硬件時鐘調整為與目前的系統時鐘一致;
     --test:僅測試程序,而不會實際更改硬件時鐘;
     --utc:若要使用格林威治時間,請加入此參數,hwclock會執行轉換的工作;
     --version:顯示版本信息。
  4.使用實例:
    查看當前的硬件日期和時間
    [root@localhost /]# hwclock 
    2018年05月11日 星期五 18時00分45秒 -0.255877 秒
    
  date命令
  1.命令格式:
    date [OPTION]... [+FORMAT]
    date [選項]
  2.命令功能:
    用來顯示或設定系統的日期與時間
  3.命令選項:
    -d<字符串>:顯示字符串所指的日期與時間。字符串前后必須加上雙引號; 
    -s<字符串>:根據字符串來設置日期與時間。字符串前后必須加上雙引號; 
    -u:顯示GMT; 
    --help:在線幫助; 
    --version:顯示版本信息。
  4.使用實例:
    不加任何參數顯示日期
    [root@localhost /]# date
    2018年 05月 11日 星期五 18:06:13 CST
    輸出3天前的日期:
    [root@localhost /]# date -d "3 day ago" +"%F"
    2018-05-08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1)man 命令
   (2)命令 --help
    man 在/usr/share/man下有man man1......man8 man9
    man1 提供給普通用戶使用的可執行命令說明
    man2 系統調用、內核函數說明
    man3 C庫調用
    man4 系統設備手冊,包括設備文件和特殊文件
    man5 配置文件格式手冊
    man6 游戲的使用手冊
    man7 雜項
    man8 系統管理手冊,這些工具只有根用戶才能使用
    man9 內核例程(非標準例程)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Linux邏輯上所有的目錄只有一個頂點/(根),所有目錄的起點。所有目錄結構是一個有層次的倒掛著
   著的樹形目錄結構。目錄結構和分區設備是沒有關系的,也就是不同的目錄可以跨越不同磁盤設備或
   分區;所有的目錄都是按照一定的類別有規律的組織和命名的相對路徑和絕對路徑。
   /主層次的根,也是整個文件系統層次結構的根目錄
   /bin和/sbin和/usr/sbin 用戶命令目錄。
   /boot 存放引導加載程序文件
   /dev 設備目錄
   /etc 配置文件以及服務啟動的目錄
   /home 普通用戶家目錄
   /lib 庫文件存放目錄
   /media 可移動的多媒體的掛載點。
   /mnt 臨時掛載的文件系統
   /opt 可選的應用程序軟件包安裝目錄
   /proc 顯示內核及進程信息虛擬文件系統
   /root 管理用戶的主目錄
   /var 變化目錄,一般是日志文件的目錄
   /usr 用戶程序,及數據,幫助文件等目錄
   /tmp 臨時文件系統
   /srv 系統提供的站點特定數據
   /sys 內存中的數據,如內核、文件系統等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8161

(0)
軒轅軒轅
上一篇 2018-05-11
下一篇 2018-05-11

相關推薦

  • 第十一周作業

    1、搭建php-fpm工作方式的LAMP環境,實現wordpress正常訪問 1、 先安裝數據庫mariadb [root@bogon ~]# yum install mariadb-service 配置數據庫主文件 [root@bogon ~]# vim /etc/my.cnf.d/server.cnf 啟動數據庫 [root@bogon ~]# syst…

    Linux筆記 2018-06-10
  • Linux 命令

    screen 創建會話

    2018-04-07
  • sed作業

    編程基礎 程序:指令+數據程序編程風格:過程式:以指令為中心,數據服務于指令對象式:以數據為中心,指令服務于數據shell程序:提供了編程能力,解釋執行 程序的執行方式 計算機:運行二進制指令編程語言:低級:匯編高級:編譯:高級語言–>編譯器–>目標代碼?java,C#解釋:高級語言–>解釋器&#8211…

    2018-04-15
  • 初涉sed命令

    零散知識點散記和sed基礎接觸

    Linux筆記 2018-04-15
  • 計算機掃盲閑談—番外篇(基礎知識補充)

    Ken Thompson:一切為了游戲。沒錯就是為了玩這款為Multics系統開發的游戲“star travel”他編寫了一套簡化的系統——Unix

    2018-03-27
欧美性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