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核配置
/proc目錄
內核把自己內部狀態信息及統計信息,以及可配置參數通 過proc偽文件系統加以輸出
sysctl命令
默認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
(1) 設置某參數 sysctl -w parameter=VALUE
(2) 通過讀取配置文件讓設置的參數 生效;sysctl -p [/path/to/conf_file]
(3) 查看所有生效參數 sysctl -a ?
常用的幾個參數:
net.ipv4.ip_forward
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vm.drop_caches
/sys目錄
sysfs:為用戶使用的偽文件系統,輸出內核識別出的各硬件設備的相關屬 性信息,也有內核對硬件特性的設定信息;有些參數是可以修改的,用于調整硬件 工作特性
內核的源碼編譯及具體步驟
1 下載源碼壓縮包 并上傳到linux目錄下
2 .解壓縮文件,tar xvf? linux-4.1……… ? (默認解壓到當前目錄)
3. 將/boot下的模板文件復制到解壓包生成的文件夾下 并以“.config”為新名稱
cp? /boot/config-3.10.0-693.el7.x86_64? .config
4 .配置內核選項
執行命令make menuconfig如果進不去提示卻少安裝包用yum安裝即可(yum? install? ncurses-devel)
進去后 按空格鍵代表更改選項的啟用和不啟用,其中*代表打到內核里面。M代表獨立的驅動模塊安裝。
5 :make? -j 4? (以四顆cpu來編譯安裝)
如果有提示出錯,缺少包,則用yum再次安裝缺少的包? (用epel源來安裝 第三個缺少的包就可以)
6.make modules_install:安裝模塊(把編譯的11個G的內容復制到/lib/modules里面去)
7. make install ? ? (在/boot/下生成一個基于新內核生成兩個文件 initramfa…….和vmlinuz……grub.conf里的引導文件也已經改了,如果要刪除將此文件添加的內容也要刪掉)
8 重啟就會發現有新內核可以選擇了
在已經執行過編譯操作的內核源碼樹做重新編譯 ?需要事先清理操作:
make clean:清理大多數編譯生成的文件,但會保留config文件等
make mrproper: 清理所有編譯生成的文件、config及某些備份文件
make distclean:mrproper、patches以及編輯器備份文件
卸載內核 (需要手動去一個個的刪除)
刪除/lib/modules/目錄下不需要的內核庫文件
刪除/usr/src/linux/目錄下不需要的內核源碼 ?
刪除/boot目錄下啟動的內核和內核映像文件 ?
更改grub的配置文件,刪除不需要的內核啟動列表
刪除解壓包文件的整個文件夾。
Systemd:(在centos7使用代替6上的init的引導啟動)
系統啟動和服務器守護進程管理器,負責在系統啟動或運行時,激 活系統資源,服務器進程和其它進程 ?
Systemd新特性:(類似于rpm和yum的關系)
系統引導時實現服務并行啟動
按需啟動守護進程
自動化的服務依賴關系管理
同時采用socket式與D-Bus總線式激活服務
系統狀態快照
/usr/lib/systemd/system:每個服務最主要的啟動腳本設置,類似于之前的 /etc/init.d/ /run/systemd/system:系統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服務腳本,比上面目錄 優先運行
/etc/systemd/system:管理員建立的執行腳本,類似于 /etc/rc.d/rcN.d/Sxx類的功能,比上面目錄優先運行
管理服務
命令:systemctl COMMAND name.service ? (centos7上的啟動或暫停服務)
啟動:service name start ==> systemctl start name.service ?
停止:service name stop ==> systemctl stop name.service ?
重啟:service name restart ==> systemctl restart name.service ?
狀態:service name status ==> systemctl status name.service
啟動,停止和重啟sshd服務
systemctl start sshd.service
systemctl stop sshd.service
systemctl restart sshd.service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