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業
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 ? ?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所有PC都擁有這樣的一顆芯,負責進行運算和管理,分為運算邏輯單元和管理單元。CPU里面含有微指令集,如果你要想要CPU實現什么功能,就需要參考微指令集。微指令集又分為:精簡指令集(RISC)與復雜指令集(CISC),精簡指令集主要用于嵌入式設備上,如交換機、路由器、手機、導航設備,主流架構是ARM架構;復雜指令集主要用于我們的PC,我們熟悉的x_86架構就是用的復雜指令集。
- ? ? 內存(RAM):CPU所使用的所有數據都來自于內存,所有硬軟件都必須不數據放入內存之后,CPU才能取出處理。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底層設備運行速度比CPU慢很多,我們不能讓CPU這樣等著,所以中間就加了內存,先將底層設備的數據或者CPU計算完成的數據緩存至內存中,這樣CPU不用停下來等,更好的發揮性能。
- ? ? 顯示卡:對于圖像影像顯示有很重要的作用,透過北橋芯片與CPU、內存溝通。
- ? ? 磁盤:數據儲存,操作系統、我們的各種文件影像都放在磁盤里面。
- ? ? 主板:像一個神經網絡,把上面的各種組件都連接起來,所有組件都需要安裝在主板上。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基于Dpkg(Debian系)
- ? ? 商業發行版:Ubuntu,流行的桌面發行版,由Canonical維護;
- ? ? 社區發行版:Debian,Kubuntu,Linux Mint,Knoppix,OpenGEU,Elementary OS,gOS等等;
基于RPM(Red Hat系)
- ? ? 商業發行版: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 Mandriva , openSUSE;
- ? ? 社區發行版:Fedora , PCLinuxOS , CentOS;
基于其他格式:ArchLinux , Chakra , Gentoo , Slackware;
詳細參考:https://zh.wikipedia.org/wiki/Linux%E5%8F%91%E8%A1%8C%E7%89%88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 ? ? 一切皆文件: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被當做文件對待,磁盤在操作系統上的展現就是以文件形式,還有各種系統調用;
- ? ? 由眾多的小程序組成:最直接的一個感覺就是一個命令實現一個功能,比如打印文本cat FILE 之類的;
- ? ? 組合小程序完成復雜任務:比如創建一個用戶用useradd,創建用戶并設置密碼用useradd USER;echo PASSWORD | passwd –stdin
- ? ? 避免與用戶交互:在linux運行的程序一旦運行就不要用戶做什么設置了;
- ? ? 文本文件保存配置信息:顯而易見,所有的配置都是以文本文件的形式展現;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 ? (1)? ifconfig:configure a network interface,用來配置網絡接口,但通常我們會用-a 選項來查看網絡狀態。
- ? ? ifconfig Usage:
ifconfig [-a] [-v] [-s] <interface> [[<AF>] <address>]
[add <address>[/<prefixlen>]]
[del <address>[/<prefixlen>]]
[[-]broadcast [<address>]] [[-]pointopoint [<address>]]
[netmask <address>] [dstaddr <address>] [tunnel <address>]
[outfill <NN>] [keepalive <NN>]
[hw <HW> <address>] [mtu <NN>]
[[-]trailers] [[-]arp] [[-]allmulti]
[multicast] [[-]promisc]
[mem_start <NN>] [io_addr <NN>] [irq <NN>] [media <type>]
[txqueuelen <NN>]
[[-]dynamic]
[up|down] …
- ? ?(2) echo:Echo the STRING(s) to standard output.,講字符串重定向到標準輸出。
- ? ? 例:echo “123”,則輸出:123
- ? (3)? tty:Print the file name of the terminal connected to standard input.,打印與標準輸入連接的終端的文件名。
- ? ? 例:[root@tiangyblog ~]# tty
/dev/pts/0
- ? ?(4) startx:startx命令用來啟動X Window,實際上啟動X Window的程序為xinit。
- ? ?(5) export:在shell中執行程序時,shell會提供一組環境變量。export可新增,修改或刪除環境變量,供后續執行的程序使用。export的效力僅及于該此登陸操作。
- ? ? export: usage: export [-fn] [name[=value] …] or export -p
- ? ? 參 數:
-f 代表[變量名稱]中為函數名稱。
-n 刪除指定的變量。變量實際上并未刪除,只是不會輸出到后續指令的執行環境中。
-p 列出所有的shell賦予程序的環境變量
- ? ?(6)?pwd:Print the full filename of the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打印當前目錄的路徑。
- ? ? 例:[root@localhost httpd]# pwd
/etc/httpd
- ? ?(7)?history:history(選項)(參數)
? ? ? history命令用于顯示指定數目的指令命令,讀取歷史命令文件中的目錄到歷史命令緩沖區和將歷史命令緩沖區中的目錄寫入命令文件。
該命令單獨使用時,僅顯示歷史命令,在命令行中,可以使用符號!
執行指定序號的歷史命令。例如,要執行第2個歷史命令,則輸入!2
。
歷史命令是被保存在內存中的,當退出或者登錄shell時,會自動保存或讀取。在內存中,歷史命令僅能夠存儲1000條歷史命令,該數量是由環境變量HISTSIZE
進行控制。
-c:清空當前歷史命令;
-a:將歷史命令緩沖區中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r:將歷史命令文件中的命令讀入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
-w:將當前歷史命令緩沖區命令寫入歷史命令文件中。
- ? ?(8) shutdown:shutdown arranges for the system to be brought down in a safe way.
- ? ? shutdown(選項)(參數)
-
? ? -c:當執行“shutdown -h 11:50”指令時,只要按+鍵就可以中斷關機的指令; ? -f:重新啟動時不執行fsck; ? -F:重新啟動時執行fsck; ? -h:將系統關機; ? -k:只是送出信息給所有用戶,但不會實際關機; ? -n:不調用init程序進行關機,而由shutdown自己進行; ? -r:shutdown之后重新啟動; ? -t<秒數>:送出警告信息和刪除信息之間要延遲多少秒。
例:一般用shutdown -h now來關閉系統,但是服務器一般很少關閉。
- ? ?(9) poweroff : Power off the system.關閉系統電源,也就是關閉操作系統。
- ? ? Usage: poweroff [OPTION]…
-
? ?-n:關閉操作系統時不執行sync操作; ? -w:不真正關閉操作系統,僅在日志文件“/var/log/wtmp”中; ? -f:強制關閉操作系統; ? -i:關閉操作系統之前關閉所有的網絡接口;
- (10) reboot:重啟操作系統;
- (11) hwclock : query and set the hardware clock (RTC),查詢和設置硬件時鐘.一個硬件時鐘訪問工具,它可以顯示當前時間、設置硬件時鐘的時間和設置硬件時鐘為系統時間,也可設置系統時間為硬件時鐘的時間。在Linux中有硬件時鐘與系統時鐘等兩種時鐘。硬件時鐘是指主機板上的時鐘設備,也就是通??稍贐IOS畫面設定的時鐘。系統時鐘則是指kernel中的時鐘。當Linux啟動時,系統時鐘會去讀取硬件時鐘的設定,之后系統時鐘即獨立運作。所有Linux相關指令與函數都是讀取系統時鐘的設定。Usage: hwclock [function] [options…]-s | –hctosys set the system time from the hardware clock,將系統時間同步至硬件時間;
-w | –systohc set the hardware clock to the current system time,將硬件時間同步至系統時間;例:hwclock -w
- (12) date:以給定的格式顯示當前時間,或是設置系統日期。
- ? ? 用法:date [選項]… [+格式]
或:date [-u|–utc|–universal] [MMDDhhmm[[CC]YY][.ss]] - ? ? -d,–date=字符串 顯示指定字符串所描述的時間,而非當前時間
-f,–file=日期文件 類似–date,從日期文件中按行讀入時間描述
-r, –reference=文件 顯示文件指定文件的最后修改時間
-R, –rfc-2822 以RFC 2822格式輸出日期和時間
例如:2006年8月7日,星期一 12:34:56 -0600
–rfc-3339=TIMESPEC 以RFC 3339 格式輸出日期和時間。
TIMESPEC=`date’,`seconds’,或 `ns’
表示日期和時間的顯示精度。
日期和時間單元由單個的空格分開:
2006-08-07 12:34:56-06:00
-s, –set=字符串 設置指定字符串來分開時間
-u, –utc, –universal 輸出或者設置協調的通用時間
–help 顯示此幫助信息并退出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并退出給定的格式FORMAT 控制著輸出,解釋序列如下:%% 一個文字的 %
%a 當前locale 的星期名縮寫(例如: 日,代表星期日)
%A 當前locale 的星期名全稱 (如:星期日)
%b 當前locale 的月名縮寫 (如:一,代表一月)
%B 當前locale 的月名全稱 (如:一月)
%c 當前locale 的日期和時間 (如: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23:05:25)
%C 世紀;比如 %Y,通常為省略當前年份的后兩位數字(例如:20)
%d 按月計的日期(例如:01)
%D 按月計的日期;等于%m/%d/%y
%e 按月計的日期,添加空格,等于%_d
%F 完整日期格式,等價于 %Y-%m-%d
%g ISO-8601 格式年份的最后兩位 (參見%G)
%G ISO-8601 格式年份 (參見%V),一般只和 %V 結合使用
%h 等于%b
%H 小時(00-23)
%I 小時(00-12)
%j 按年計的日期(001-366)
%k 時(0-23)
%l 時(1-12)
%m 月份(01-12)
%M 分(00-59)
%n 換行
%N 納秒(000000000-999999999)
%p 當前locale 下的”上午”或者”下午”,未知時輸出為空
%P 與%p 類似,但是輸出小寫字母
%r 當前locale 下的 12 小時時鐘時間 (如:11:11:04 下午)
%R 24 小時時間的時和分,等價于 %H:%M
%s 自UTC 時間 1970-01-01 00:00:00 以來所經過的秒數
%S 秒(00-60)
%t 輸出制表符 Tab
%T 時間,等于%H:%M:%S
%u 星期,1 代表星期一
%U 一年中的第幾周,以周日為每星期第一天(00-53)
%V ISO-8601 格式規范下的一年中第幾周,以周一為每星期第一天(01-53)
%w 一星期中的第幾日(0-6),0 代表周一
%W 一年中的第幾周,以周一為每星期第一天(00-53)
%x 當前locale 下的日期描述 (如:12/31/99)
%X 當前locale 下的時間描述 (如:23:13:48)
%y 年份最后兩位數位 (00-99)
%Y 年份
%z +hhmm 數字時區(例如,-0400)
%:z +hh:mm 數字時區(例如,-04:00)
%::z +hh:mm:ss 數字時區(例如,-04:00:00)
%:::z 數字時區帶有必要的精度 (例如,-04,+05:30)
%Z 按字母表排序的時區縮寫 (例如,EDT)
例:顯示當前時間:
[root@localhost ~]# date
2018年 05月 07日 星期一 08:19:40 CST
以自定義格式顯示:
[root@localhost ~]# date +”%Y-%m-%d-%H”
2018-05-07-08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用法:man (選項) (參數) COMMAND
man COMMAND,左上角括號里面的數字就是章節;
-a:在所有的man幫助手冊中搜索;
-f:等價于whatis指令,顯示給定關鍵字的簡短描述信息;
-P:指定內容時使用分頁程序;
-M:指定man手冊搜索的路徑。
章節意義:(1)用戶命令;(2)系統調用;(3)庫調用;(4)特殊文件;(5)文件格式;(6)游戲;(7)雜項、Miscellaneons;(8)管理命令、/sbin,/usr/sbin,/usr/local,/sbin;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 /boot:系統啟動相關的文件,如內核,initrd,以及grub (boot loader);
- /dev:設備文件;
- /etc:配置文件;
- /home:用戶的家目錄;
- /root:管理員的家目錄;
- /lib:庫文件;
- /media:掛載點目錄,移動設備;
- /mnt:掛載點目錄額外的臨時文件系統;
- /opt:可選目錄,第三方程序的安裝目錄;
- /proc:偽文件系統,內核映射文件;
- /sys:偽文件系統,跟硬件設備相關的屬性映射文件;
- /tmp:臨時文件;
- /var:時常變化的文件;
- /bin:可執行文件,用戶命令;
- /sbin:管理命令;
- /usr:里面一般放置軟件程序;
- /usr/loacl:第三方軟件程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8235
內容沒有問題,希望可以多注重一些排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