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文件系統的創建和管理
思路:管理通常就是增刪改查[*代表某一數值,測試機centos6使用的就是ext4,不要問我為什么了,馬哥告訴我的,你問他吧!];
事情準備檢查系統支持和使用的文件系統格式:
#lsmod 或 #cat /proc/filesystems
-
增與標題的創建同理:
首先要有這么個可以新增的硬盤空間 ==>分區,并將分區信息記錄系統中 ==> 將分區格式化為你想要的文件系統格式 ==>掛在使用
新增一塊20G硬盤/dev/sdb ==>#fdisk /dev/sdb #partx -a /dev/sdb ==>#mke2fs -t ext4 /dev/sdb* ==> #mount /dev/sdb* /mydata #mount -a
2. 刪除文件系統:
首先要解除掛載,必須注意的是保證文件資料 ==> 或用作其他文件系統或直接刪除該分區回收硬盤
#umount /dev/sdb* ===> #mkfs -t fstype /dev/sdb* ===> #fdisk /dev/sdb —->d —->*—->w
3. 改==改空間大小,該文件系統格式,改掛載點等;其他的具體參數修改可以#man command一下
改空間大小就是上述的增刪【我目前就知道這個了T_T!】;修改掛載點就是要在保證原數據完整的情況下,解除原先掛載點然后再而掛載新的點,把自己都說繞了umount old_point –> mount new_point;
4. 查詢其實就是更好驗證結果
查文件系統的大小空間,塊大小,卷標,掛載點以及一些權限等;
#fdisk -l #blkid /dev/sdb* #tune2fs -l /dev/sdb* #dumpe2fs -h /dev/sdb* #mount
5. 檢測和修復錯誤
#fsck -t -[a,f] ext4 /dev/sdb* -t 為fstype格式,-a自動修復錯誤,-f強行執行檢查修復
首先這里我的系統原先的/dev/sda已經分完;這窩是先通過給centos擴展,增加了一塊20G的硬盤【其實就是在centos關機的時候在硬件那里點擊添加硬盤,大小自己選】,就是下圖中的/dev/sdb的空間;
這里我就將這20G分成4*5G,分別為/dev/sdb{1,2,3,4}:
配好分區后,需要將分區信息記錄到/proc/partitions中,不然系統認為是未完成或未分區;
#partx -a /dev/sdb 記錄sdb分區信息
#cat /proc/partitions 驗證是否已經記錄分區信息
格式化上面建好的分區,常用相關參數 -t ext4 為-t后面跟的參數就是你分區所想要格式化的文件夾系統格式,-b 2048 為分區上按-b后參數的大小塊分,-L "LABLE"卷標,類似文件名;
驗證格式化分區信息:
當然你如果要查看詳細信息,可以使用dumpe2fs -h /dev/sd* 或者 tune2fs -l /dev/sd*【前面兩個命令只適用于支持ext系列的文件系統】;
格式化完就是掛載分區:
mount時可以加以權限,上圖是(rw);
以上僅僅測試,就沒有添加開機自動掛載了,浪費資源不好;
開機自動掛載:
需要將掛載的分區以UUID或者LABLE_name 按/etc/fstable的格式添加到末行,生產機操作前請備份!
原創文章,作者:mologa,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