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計算機的組成及其功能。
運算器(計算數據)、控制器(控制程序運行)、存儲器(存儲數據)、I/O設備(數據輸入、輸出)
2、按系列羅列Linux的發行版,并描述不同發行版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redhat(穩定版,要錢),fedora(社區版,好像是實驗品),centos(不要錢)
suse(要錢),openSUSE(不要錢)
Debian ubuntu(Debian的精華版)
經常聽說的就是以上這些了
3、描述Linux的哲學思想,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對其進行解釋性描述。
引用馬哥的話,“一切皆文件”,
我的理解是:程序,共享庫,文件以及其他系統內抽象的東東,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儲在系統中,你都可以用文本編輯器打開,不會像windows似的在意后綴名。
4、說明Linux系統上命令的使用格式;詳細介紹ifconfig、echo、tty、startx、export、pwd、history、shutdown、poweroff、reboot、hwclock、date命令的使用,并配合相應的示例來闡述。
命令使用格式: command [option] argument
ifconfig :配置網絡接口 [root@server0 ~]# ifconfig ens160 ens160: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inet 10.4.0.66 netmask 255.255.255.0 broadcast 10.4.0.255 inet6 fe80::250:56ff:fe80:2dd6 prefixlen 64 scopeid 0x20<link> ether 00:50:56:80:2d:d6 txqueuelen 1000 (Ethernet) RX packets 1893709 bytes 387403005 (369.4 MiB) RX errors 0 dropped 110 overruns 0 frame 0 TX packets 1567943 bytes 142410072 (135.8 MiB) TX errors 0 dropped 0 overruns 0 carrier 0 collisions 0 echo :顯示一行文本 [root@server0 ~]# echo hello hello tty :打印已連接的終端名 [root@server0 ~]# tty /dev/pts/0 startx :啟動GUI會話 [root@server0 ~]# startx export :設定變量的導出屬性到環境變量 [root@server0 ~]# echo $a [root@server0 ~]# export a=hello [root@server0 ~]# echo $a hello pwd :打印當前所在目錄 [root@server0 ~]# pwd /root history :列出使用過的命令歷史清單 [root@server0 ~]# history 1 sestatus 2 hostname 3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Server0.example.com shutdown :掛起、關閉電源、重啟計算機 reboot :重啟系統 hwclock :查詢、設定硬件時鐘 [root@server0 ~]# hwclock Sat 02 Jul 2016 04:18:08 PM CST -0.457344 seconds date :打印、設定系統日期和時間 [root@server0 ~]# date Sat Jul 2 16:19:03 CST 2016
5、如何在Linux系統上獲取命令的幫助信息,請詳細列出,并描述man文檔的章節是如何劃分的。
獲取幫助信息:
help command:獲取 bash 內部 command 幫助信息
whatis command:查看 command 描述概要
man command:查看 command 幫助手冊
man手冊頁各節及內容 | |
1 | 用戶命令及應用程序 |
2 | 系統調用和內核出錯代碼 |
3 | 庫調用 |
4 | 設備驅動程序和網絡協議 |
5 | 標準文件格式 |
6 | 游戲和演示 |
7 | 各種文件和文檔 |
8 | 系統管理命令 |
9 | 含糊的內核規范和接口 |
—-摘抄自《Unix/Linux系統管理手冊 第四版》Page13
6、請羅列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名稱命名法則及功用規定"
目錄名稱 | 內容 |
/ | :根目錄 |
/bin | :最核心的操作系統命令 |
/boot | :內核和加載內核所需的文件 |
/dev | :偽終端、磁盤、打印機等的設備項 |
/etc | :關鍵的啟動文件和配置目錄 |
/home | :用戶默認的主目錄 |
/lib | :庫、共享庫和部分C編譯器 |
/media | :可移動介質上的文件掛載點 |
/mnt | :可移動介質的臨時掛載點 |
/opt | :可選的應用軟件包 |
/proc | :所有正在運行進程的信息 |
/root | :超級用戶的主目錄 |
/sbin | :系統最小規模運行所需的命令 |
/tmp | :每次重新引導就消失的臨時文件 |
/usr | :次要文件和命令的層次結構 |
/usr/bin | :大多數命令和可執行文件 |
/usr/include | :編譯C程序的頭文件 |
/usr/lib | :庫;供標準程序使用的支持文件 |
/usr/locol | :本地軟件(用戶所編寫或者安裝的軟件);/usr的鏡像結構 |
/usr/sbin | :不太關鍵的系統管理命令和修復命令 |
/usr/share | :多種系統共同的東西 |
/usr/share/man | :聯機用戶手冊 |
/var | :系統專用數據和配置文件 |
/var/adm | :各種不同的東西:日志、系統設置記錄、奇怪的管理信息 |
/var/log | :各種系統日志文件 |
/var/spool | :供打印機、郵件等使用的假脫機目錄 |
/var/tmp | :更多的臨時空間(在重新引導后,文件予以保留) |
—-摘抄自《Unix/Linux系統管理手冊 第四版》Page115~116
原創文章,作者:Net21_木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21356
寫的很好,有的問題回答的不是很全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