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目錄結構
-
查看目錄(/)
-
樹狀目錄結構:
-
常見目錄的解釋
-
Linux 下的文件類型
-
路徑
Linux目錄結構
查看目錄(/)
登錄系統后,在當前命令窗口下輸入命令:
[root@localhost ~]# ls /
bin dev home lib64 media mnt opt root selinux sys usr
boot etc lib lost+found misc net proc sbin srv tmp var
樹狀目錄結構:
在類Unix系統中并不存在C/D/E/F盤符呦,一切的文件都是從“根(/)”目錄開始的并按照文件系統目錄標準FHS采用樹形結構來存放文件并定義了每個區域的用途。
目錄名稱嚴格的區分大小寫,例如root、rOOt、Root、rooT等等均代表是不同的獨立目錄,并且名稱中不得包含反斜杠(/)。
常見目錄的解釋
主要常見的目錄定義:
目錄名稱
應放置文件的內容
/boot
開機所需文件——內核,開機菜單及所需配置文件等 /dev
任何設備與接口都以文件形式存放在此目錄 /etc
配置文件 /home
用戶主目錄 /bin
單用戶維護模式下還能夠被操作的命令 /lib
開機時用到的函數庫及/bin與/sbin下面命令要調用的函數 /sbin
開機過程中需要的 /media
一般掛載或刪除的設備 /opt
放置第三方的軟件 /root
系統管理員的主文件夾 /srv
一些網絡服務的數據目錄 /tmp
任何人均可使用的“共享”臨時目錄 /proc
虛擬文件系統,例如系統內核,進程,外部設備及網絡狀態等
這個目錄的內容不在硬盤上而是在內存里,我們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過下面的命令來屏蔽主機的ping命令,使別人無法ping你的機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usr/local
用戶自行安裝的軟件 /usr/sbin
非系統開機時需要的軟件/命令/腳本 /usr/share
幫助與說明文件,也可放置共享文件。 /var
主要存放經常變化的文件,如日志。 /lost+found
當文件系統發生錯誤時,將一些丟失的文件片段存放在這里
在linux系統中,有幾個目錄是比較重要的,平時需要注意不要誤刪除或者隨意更改內部文件。
/etc: 上邊也提到了,這個是系統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該目錄下的某個文件可能會導致系統不能啟動。/bin, /sbin, /usr/bin, /usr/sbin: 這是系統預設的執行文件的放置目錄,比如 ls 就是在/bin/ls 目錄下的。值得提出的是,/bin, /usr/bin 是給系統用戶使用的指令(除root外的通用戶),而/sbin, /usr/sbin 則是給root使用的指令。
/var: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錄,系統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個程序都會有相應的日志產生,而這些日志就被記錄到這個目錄下,具體在/var/log 目錄下,另外mail的預設放置也是在這里。
Linux 下的文件類型
- :普通文件
d: 目錄文件
b: 塊設備
c: 字符設備
l: 符號鏈接文件
p: 管道文件pipe
s: 套接字文件socket
路徑
另外一個重要的概念“路徑”,這個路徑指的是如何找到某個文件,分為“絕對路徑”與“相對路徑”:
絕對路徑(absolute):由根目錄(/)開始寫起的目錄或文件名
相對路徑(relative):相對于當前路徑的寫法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pw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at ifcfg-eth0
//相對路徑 指定相對于當前工作目錄或某目錄的位置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絕對路徑 完整的文件的位置路徑
原創文章,作者:M20_he,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4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