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管理類命令
Linux一切皆文件,所以熟悉文件管理命令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文件查看命令
cat命令:文本文件查看工具
命令用法: cat [OPTION]... [FILE]... 常用選項: -n:顯示文本編號 -E:顯示行結束符$ 演示示例: 查看/etc目錄下的fstable文件,并顯示文本編號及行結束符 [root@localhost ~]# cat -n -E /etc/fstab 1 $ 2 #$ 3 # /etc/fstab$ ..... 12 UUID=6d3daaae-63ea-4f51-a537-42b79849061f swap swap defaults 0 0$
head命令:查看文件的前n行
命令用法: head [OPTION]... [FILE]... 常用選項: -n #或 -#:查看文件的前#行 演示示例: 查看/etc目錄下fstable文件的前5行 [root@localhost ~]# head -5 /etc/fstab # # /etc/fstab # Created by anaconda on Tue Nov 1 04:17:01 2016 #
tail命令:查看文件的后n行
命令用法: tail [OPTION]... [FILE]... 常用選項: -n #或 -#:查看文件的后#行 -f:查看文件尾部內容結束后不退出,跟隨顯示新增的行 演示示例: 查看/etc目錄下fstable文件的后5行 [root@localhost ~]# tail -5 /etc/fstab # UUID=e4e152db-37e4-47fe-b2be-d4742e4eece8 / xfs defaults 0 0 UUID=84be0ff5-1b3f-4189-acce-38dd8f6b0ce2 /boot xfs defaults 0 0 UUID=9e9b5444-ee05-4128-9673-3bf0e83b2e41 /home xfs defaults 0 0 UUID=6d3daaae-63ea-4f51-a537-42b79849061f swap swap defaults 0 0
文件管理工具
cp:copy,復制文件
命令用法: 單源復制:cp [OPTION]... [-T] SOURCE DEST 如果DEST不存在,則事先創建此文件,并復制源文件的數據流至DEST中; 如果DEST存在: 如果DEST是非目錄文件,則覆蓋目標文件 如果DEST是目錄文件,則現在DEST目錄下創建一個與源文件同名的文件,并復制其數據流 多源復制:cp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cp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如果DEST不存在:錯誤 如果DEST存在: 如果DEST是非目錄文件:錯誤 如果DEST是目錄文件,分別復制每個文件至目標目錄中,并保持原名 常用選項: -i:交互式復制,即覆蓋之前提醒用戶確認; -f:強制覆蓋目標文件; -r:遞歸復制目錄; -d:復制符號鏈接文件本身,而非其指向的源文件 -a:-dR --preserve=all,archive,用于實現歸檔 --preserv= mode:權限 ownership:屬主和屬主 timestamps:時間戳 context:安全標簽 xattr:擴展屬性 links:符號鏈接 all:以上所有屬性 演示示例: 復制/etc目錄下的fstable文件至/tmp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cp /etc/fstab /tmp [root@localhost ~]# ls /tmp akonadi-root.enuIaL fstab anaconda.log hsperfdata_roo ....
mv:move,移動或者重命名文件
命令用法: mv [OPTION]... [-T] SOURCE DEST mv [OPTION]... SOURCE... DIRECTORY mv [OPTION]... -t DIRECTORY SOURCE... 常用選項: -b :若需覆蓋文件,則覆蓋前先行備份。 -f :force 強制的意思,如果目標文件已經存在,不會詢問而直接覆蓋; -i :若目標文件 (destination) 已經存在時,就會詢問是否覆蓋! -u :若目標文件已經存在,且 source 比較新,才會更新(update) 演示示例: 將/tmp目錄下的fstable文件重命名為fstable.txt [root@localhost ~]# cd /tmp [root@localhost tmp]# mv /tmp/fstab fstable.txt [root@localhost tmp]# ls /tmp akonadi-root.enuIaL fstable.txt ifcfg.log anaconda.log hsperfdata_root ......
rm:刪除文件命令
命令用法: rm [OPTION]... FILE... 常用選項: -f, --force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從不給出提示。 -i, --interactive 進行交互式刪除 -r, -R, --recursive 指示rm將參數中列出的全部目錄和子目錄均遞歸地刪除。 -v, --verbose 詳細顯示進行的步驟 注:所有不用的文件簡要不要直接刪除,而是 移動至某個專用目錄(模擬回收站) 演示示例: 刪除/tmp目錄下的fstable.txt文件 [root@localhost tmp]# rm -v /tmp/fstable.txt rm:是否刪除普通文件 "/tmp/fstable.txt"?y 已刪除"/tmp/fstable.txt"
目錄管理類的命令
mkdir:make directory,創建目錄
命令用法: mkdir [OPTION]... DIRECTORY... 常用選項: -p:自動按需創建父目錄; -v:verbose,顯示詳細過程; -m MODE:直接給定權限; 注:路徑基名方位命令作用對象,基名之前的路徑必須得存在 演示示例: 在/tmp目錄下創建名為test的目錄 [root@localhost tmp]# mkdir -v /tmp/test mkdir: 已創建目錄 "/tmp/test"
rmdir:remove empty derectory,移除空目錄
命令用法: rmdir [OPTION]... DIRECTORY... 常用選項: -p:刪除某目錄后,如果其父目錄為空,則一并刪除; -v:顯示過程; 演示示例: 刪除/tmp目錄下的test目錄 [root@localhost tmp]# rmdir -v /tmp/test rmdir: 正在刪除目錄 "/tmp/test"
原創文章,作者:641348038@qq.com,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7310
內容總結的比較不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