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錄和文件管理
Linux文件信息詳述
-
文件數據存儲在塊中
-
文件元數據存儲在inode中
-
文件名和其對應的inode號碼存儲在目錄項中
數據塊的概念:
文件在硬盤上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1扇區=512字節,操作系統讀取硬盤的時候不會一個一個讀,這樣太慢,會一次連續讀多個扇區,即一個讀取一個“塊”,常見的
1塊=八個扇區=4kB
inode的概念:
存儲數據的元信息:
文件長度 文件的用戶所有者 文件的組群所有者 文件的權限 文件的時間戳 文件的鏈接數,即有多少個文件指向這個inode 文件數據塊的位置
inode也占硬盤空間
硬盤格式化的時候,系統會自動將硬盤化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數據區,一個inode區
一般一個inode節點的大小是128字節或者256字節。inode節點的總數在格式化時已經給定,每1KB或者2KB就設置一個。假定一個硬盤1GB,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為128字節,每1KB就設置一個inode,那么inode的大小就會達到128M。
每個inode都對應一個號碼,Linux系統內部不使用文件名。
首先系統找到這個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其次通過inode號碼獲取inode信息,最后根據indoe信息找到文件數據所在的塊,然后讀取數據。
目錄項:
存儲文件名
每個目錄項由文件名+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組成
文件名把文件的名稱和對應的inode關聯在一起了
操作練習
1Linux文件信息
1.1查看每個硬件分區的indo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df)
1.2查看文件名對應的inode號碼
1.3使用stat查看文件信息,并明白每個信息的意思
1.4使用ls查看文件信息,并明白每個信息的意思
2Linux文件和目錄操作管理
2.1顯示當前工作目錄路徑
2.2更改用戶工作目錄路徑為/etc
2.3更改用戶工作目錄路徑位置至當前目錄的父目錄,至主目錄,至用戶zhangsan的主目錄
2.4在兩個目錄之間來回更改
3創建空文件、更改文件時間
3.1創建空文件file1、file2和file3
3.2將文件file1的時間記錄更改為9月17日19點30分,時間格式為MMDDHHmm
3.3將/root/file4文件的訪問修改時間(atime和mtime)設置與/etc/passwd文件相同
4創建目錄,刪除空目錄
4.1創建目錄newdir,其權限為777
4.2刪除目錄newdir
5復制、移動、刪除文件和目錄
5.1將文件/etc/grub.conf復制到/root目錄下,并改名為grub
5.2將/boot目錄包括改目錄的中的所有文件和子目錄都復制到目錄/root下
5.3把/root/pic改名為/root/mypic
5.4刪除當前目錄下的file4及其子目錄。
6復制文件和設置屬性
6.1創建/root/www文件夾
6.2將/root/install.log文件復制到/root/www文件夾中,并改名為qq
6.3將/root/install.log文件復制為/root/www/ss文件,并權限設置為644
6.4將/root/install.log文件復制到一個不存在的文件中
6.5修改源文件/root/install.log的發嗎還訪問/修改時間與目標文件/etc/passwd一樣
6.6查詢文件/etc/passwd類型
7顯示目錄或者文件的磁盤占用量
7.1以MB為單位顯示/root目錄磁盤占用量
8分別統計文件行數、單詞數、字節數、字符數(wc)
9以樹狀圖逐級顯示/boot目錄的內容,并顯示權限信息
原創文章,作者:N24_yezi,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57402
葉子出品,必屬精品?。?!
@N24_Jerry:Jerry兄過獎了
怎么沒看到答案~~建議把相關的答案 也抽空補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