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的命名法則
-
- 嚴格區分大小寫,file和File是不同的文件
- 同一路徑下,目錄和文件的名稱不能相同
- 命名時支持除了/以外的任意字符
- 文件名最長不能超過255個字符
2、Linux發行版的基礎目錄功用規定
/主層次 的根,也是整個文件系統層次結構的根目錄
/bin存放在單用戶模式可用的必要命令二進制文件,所有用戶都可用,如 cat、ls、cp等等
/boot存放引導加載程序文件,例如kernels、initrd等
/dev存放必要的設備文件,例如/dev/null
/etc存放主機特定的系統級配置文件。其實這里有個關于它名字本身意義上的的爭議。在貝爾實驗室的UNIX實施文檔的早期版本中,/etc表示是“其他(etcetera)目錄”,因為從歷史上看,這個目錄是存放各種不屬于其他目錄的文件(然而,文件系統目錄標準 FSH 限定 /etc 用于存放靜態配置文件,這里不該存有二進制文件)。早期文檔出版后,這個目錄名又重新定義成不同的形式。近期的解釋中包含著諸如“可編輯文本配置”或者“額外的工具箱”這樣的重定義
/etc/opt存儲著新增包的配置文件 /opt/.
/home用戶的主目錄,包括保存的文件,個人配置,等等
/lib/bin/ 和 /sbin/中的二進制文件的必需的庫文件
/lib<架構位數>備用格式的必要的庫文件。 這樣的目錄是可選的,但如果他們存在的話肯定是有需要用到它們的程序
/media可移動的多媒體(如CD-ROMs)的掛載點。(出現于 FHS-2.3)
/mnt臨時掛載的文件系統
/opt可選的應用程序軟件包
/proc以文件形式提供進程以及內核信息的虛擬文件系統,在Linux中,對應進程文件系統(procfs )的掛載點
/root根用戶的主目錄
/sbin必要的系統級二進制文件,比如, init, ip, mount
/srv系統提供的站點特定數據
/tmp臨時文件 (另見 /var/tmp). 通常在系統重啟后刪除
/usr二級層級存儲用戶的只讀數據; 包含(多)用戶主要的公共文件以及應用程序
/usr/bin非必要的命令二進制文件 (在單用戶模式中不需要用到的);用于所有用戶
/usr/include標準的包含文件
/usr/lib庫文件,用于/usr/bin/ 和 /usr/sbin/中的二進制文件
/usr/lib<架構位數>備用格式庫(可選的)
/usr/local三級層次 用于本地數據,具體到該主機上的。通常會有下一個子目錄, 比如, bin/, lib/,share/.
/usr/local/sbin非必要系統的二進制文件,比如用于不同網絡服務的守護進程
/usr/share架構無關的 (共享) 數據.
/usr/src源代碼,比如內核源文件以及與它相關的頭文件
/usr/X11R6X Window系統,版本號:11,發行版本:6
/var各式各樣的變量(Variable)文件,一些隨著系統常規操作而持續改變的文件就放在這里,比如日志文件,脫機文件,還有臨時的電子郵件文件
/var/cache應用程序緩存數據. 這些數據是由耗時的I/O(輸入/輸出)的或者是運算本地生成的結果。這些應用程序是可以重新生成或者恢復數據的。當沒有數據丟失的時候,可以刪除緩存文件
/var/lib狀態信息。這些信息隨著程序的運行而不停地改變,比如,數據庫,軟件包系統的元數據等等
/var/lock鎖文件。這些文件用于跟蹤正在使用的資源
/var/log日志文件。包含各種日志。
/var/mail內含用戶郵箱的相關文件
/var/opt來自附加包的各種數據都會存儲在 /var/opt/.
/var/run存放當前系統上次啟動以來的相關信息,例如當前登入的用戶以及當前運行的daemons(守護進程).
/var/spool該spool主要用于存放將要被處理的任務,比如打印隊列以及郵件外發隊列
/var/mail過時的位置,用于放置用戶郵箱文件
/var/tmp存放重啟后保留的臨時文件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Linux運維部落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www58058.com/95909